当前位置:[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浙江大学茶学系成功举办“2024茶叶品质国际研讨会”

编辑:日期:2024-11-06访问次数:10


2024116日,由浙江大学茶学系主办的2024茶叶品质国际研讨会(2024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ea Quality)在农学院茶学教学实习基地(求是茶苑)顺利召开。

此次研讨会主要由锡兰红茶品鉴、大会主题报告、风味交流等环节组成。四位茶叶品质专家分别进行了主题报告及品质分享。

首先,来自斯里兰卡Wayamba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资深茶叶专家Chandana ABEYSINGHE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斯里兰卡茶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其报告主题为:Tea Industry of Sri Lanka。从锡兰茶叶之父James Taylor,讲到锡兰七大红茶产区的生态环境、代表性品质,再到高地、中地、低地不同茶区的管理模式、产销特征的分享,仔细聆听的师生们在脑海里逐渐形成了一幅斯里兰卡茶叶品质的轮廓图,全面而系统。

紧接着,锡兰红茶品鉴环节开始。由斯里兰卡茶叶局(Sri Lanka Tea Board)出品的7大产区锡兰茶,皆为20249月生产,它们分别是:RuhunaSabaragamuwaKandyUvaDimbulaUda PussellawaNuwara Eliya红茶。

同样的茶水比,标准的冲泡方法后,师生们和斯里兰卡专家们一起进行了锡兰红茶的品鉴。随着感官的品赏与评价,大家的交流也变得热火朝天。低地、低海拔、海洋气候影响下的卢哈纳(Ruhuna)产区红茶,在滋味上显出明显的浓烈感,甚至让舌苔上有一些难以化解的涩;乌瓦(Uva)红茶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茶汤中呈现出橙黄色的光圈,香气中透出迷人的铃兰花香,同时又带着些薄荷清爽的气息,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来自斯里兰卡海拔最高产区的努瓦纳艾利(Nuwara Eliya),展现出了高地茶的天然优势,茶汤呈现琥珀般温润,香气清高,滋味更是醇爽甘润,成为大家一致赞不绝口的佳茗。

 

 

 


在第一轮的茶叶科普知识讲解与风味品鉴之后,接下来,来自斯里兰卡国家茶叶研究所的所长、茶叶品质专家Mahasen RANATHUNGA教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Research Advances in Ceylon Tea的主旨演讲。这位所长先生从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诞生的1925年说起,这近百年的历史长河里,锡兰红茶的科学研究从未曾间断,国家研究所对于当地茶叶生产所发挥的指导作用也同样持续悠久。从中国引入的中叶种、从印度引入的阿萨姆大叶种,如何在适应斯里兰卡当地气侯的情况下,逐步驯化,慢慢地培育出了其国家专属特色品种。适种于高地的TRI 5002,适种于低地的TRI 5006,紫化明显的TRI 5006,创新适制白茶Silver tipsTRI 2043,每一个品种、每一项技术的推广,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和执着的付出。

 


在两位斯里兰卡茶叶专家的知识分享之后,来自瑞士瓦莱工程师学院的Martial GEISER教授则为大家带来欧洲茶叶市场的讯息。他从Tea Market in Switzeland切入主题,带给大家一个概念:“Tea” = Tea + Infusion,调味茶、调饮茶在欧洲更为流行。而作为一位来自茶叶消费国的专家,他对茶叶品质的看法,又明显地与茶叶生产国的专家们有着不同之处。茶的品质,不仅仅只是杯中的茶汤,还关乎着呈现茶的那个环境的艺术感、美,以及来自东方的文化内涵。

分享欧洲茶叶品质,自然少不了调味茶的品鉴。接着,瑞士教授也将他带来的伯爵红茶、威士忌调味茶等,都冲泡了与大家进行分享。

 

 


在又一轮的茶叶风味品鉴与交流之后,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的品质专家楚强研究员也给大家带来一次学术分享:Tea micro/nanoparticles: Assembly and complementation of infusion components。楚老师介绍的学术成果,融合了茶学、食品学、材料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背景,其在茶叶品质方面深入而有影响力的研究,可谓学术交叉和融合创新的典范,也让在场的年轻学子们给出了热烈的掌声。



 

 

 


这场Workshop形式丰富,内容生动,是首次单独面向浙大茶学校友开放的一场高端学术研讨会,参会人数仅限30人,且要求全程以英语交流。

茶学系副系主任、茶叶品质评价团队陈萍副教授组织和主持了本次会议。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

20241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