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热热热!紫笋茶西安行之后……

编辑:日期:2021-04-23访问次数:267


   伴随着千年紫笋西安行文化巡礼活动的举行,长兴紫笋茶逐步在西北市场打开销路,截至目前已有价值25万元的紫笋茶发往西安,进一步推动长兴紫笋茶品牌宣传和产业发展。

   走进湖州茶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将茶叶分拣、装袋、封口、称重、打包,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今天下午,这五十斤茶叶启程发往西安,将出现在西北国际茶城的市场上。初入西北市场的紫笋茶,想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品质是关键。据介绍,每一批茶叶在发出前,工作人员都要进行逐片逐叶地检查挑选,确保送到客户手中的每一份茶叶的品质。

伴随着千年紫笋西安行文化巡礼活动的进行,长兴紫笋茶在西北市场有了更广的知名度。

   4月8日至4月11日,“千年紫笋西安行”—— 2021长兴紫笋茶文化巡礼活动举办。紫笋茶王争霸赛、祭茶礼、冠名高铁首发、唐茶文化交流、千年贡茶发布会等子活动重磅推出,国内茶界大咖云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老先生和刘仲华先生先后亮相,为长兴紫笋打Call。提升了长兴紫笋茶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打开了西北市场。西安行后,订单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已接到25万元的订单。

   长兴紫笋茶转型重塑,离不开一个人,她就是浙江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长兴“紫笋茶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团队首席专家、长兴县茶产业首席专家——龚淑英。

   龚淑英,2008年开始在长兴担任浙江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2010年被骋为浙江大学湖州市茶产业联盟组长、长兴县茶产业首席专家。多年来龚教授围绕长兴茶产业发展需求,全环节全方位为长兴紫笋茶把脉,为长兴茶叶加工能力、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指导长兴茶产业一步步向上、向好发展。


1.提出了与紫笋茶标准产品风格相匹配的主栽品种

   前些年长兴紫笋茶原料品种较多,再加上各企业加工工艺有所差别,造成了紫笋茶品质特征风格差异,影响品牌推广及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从2008年开始,龚淑英教授团队组织开展主栽品种与紫笋茶标准产品风格匹配度研究,通过对不同企业、不同品种制成的紫笋茶的产品调研、产品收集及产品品质评价,提出了紫笋群体种、龙井43、浙农系列等适合加工紫笋茶的茶树品种。

2.选育紫笋茶特色株系

   鉴于丰富优质的本地群体种茶树品种资源,同时基于紫笋茶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团队利用长兴现有的3000多亩野生有性系茶园的资源,启动特色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已选育7个具有紫色芽叶特色的株系,在品种园内进一步进行品系对比。

3.指导建立了名优茶加工流水线

   从2012年开始,龚淑英带领团队进行紫笋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研究,2015年3月,长兴大唐贡茶有限公司、长兴和平基隆坞茶场两家茶企率先建立了2条名茶连续自动化加工示范生产线,是长兴县最早建成的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流水线,日加工能力1200斤干茶,茶叶加工量较以前提高近10倍,辐射带动当地年新增名优干茶103吨,新增产值1030万元。截至目前,长兴县已建成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流水线7条,其中红茶流水线两条,日加工能力近万斤,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加工,使得全县年新增名茶加工能力760吨,新增产值9620万元。

4.研制了紫笋茶(参考)标准实物样品

   经过多年来持续的科技服务,长兴紫笋茶产品质量显著持续提升,平均亩产值也在6年左右的时间里由约6000元增加至目前的近万元,产业经济效益跻身浙江省前列。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紫笋茶产品风格不明显、产品不规范等问题也逐步显现。经与当地农业部门充分研讨后,2020年龚淑英教授研究团队开展紫笋茶实物标准参考样的研制,对照《紫笋茶》(NY/T 784-2004)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中“紫笋茶各级感官品质要求”,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讨论,明确了实物标准样的风格特征。为了更好的开展标准参考样的研制工作,团队在生产季前以及生产过程中不断开展标准样原料生产和加工技术指导,原料样品收集后进行品质评价,筛选具有紫笋茶典型特征风格的原料样品,并进一步开展小样拼配、测值、反复调整、定值及大样制作,形成一套紫笋茶实物标准参考样。

5.春季后期原料加工技术研究及多产品组合生产模式示范推广

   长兴地区茶叶种植面积较大,全县15万亩茶园,但茶叶生产主要以名优绿茶为主,对原料嫩度要求较高,后期原料利用率低。为了充分发挥资源效率、提高茶农收入,龚教授针对春季后期原料开展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对比研究,优化红茶发酵关键技术参数,并根据原料生长规律,逐步建立前期绿茶、中后期绿茶+红茶的多产品组合生产模式,丰富产品种类,增加农民收入。

6.以赛引教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自2017年开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龚淑英教授连续五年作为“长兴紫笋茶王赛”评茶专家开展紫笋茶品质评比,并对紫笋茶品质表现出的现象问题进行详细解析,进一步指导工艺技术提升。

长兴县滩龙桥村是长兴和平镇的重点产茶村,种有白叶1号1.5万亩茶园,人均20亩,获有“江南白茶第一村”的称号。龚淑英教授浙大科技团队及省农业农村厅等专家担任专家审评组,连续两届参加村级“茶王争霸赛”,通过比赛与评析,让当地茶农提高产品品质与质量意识,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促进茶园更美、茶叶更香、百姓更富。

7.技术培训提升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多年来,担任浙江大学湖州市茶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浙江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长兴“紫笋茶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团队首席专家,长兴县茶产业首席专家的龚淑英教授致力于提升长兴茶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成效显著。

近10年来,40多场培训,培训人数3000多人次,分别开展了名优茶加工技术、茶叶感官审评与品质提升、紫笋茶新品种选育、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长兴紫笋茶实物标准样制定、宣传营销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培训,解决茶农在生产实际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升了长兴茶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