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研修班(第二期)在浙江大学举行

编辑: 时间:2025年07月01日 访问次数:10

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委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研修班于2025年6月8日-12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金石桥、晋芳等领导对本次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全程参与研修班的组织工作,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吕黎江、院长孙崇德作为协办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开班仪式,对来自全国的70余名研修人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参加本次研修班的学员来自全国30余个省、市的种子管理站、种子工作站、种业发展中心、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均为站长或业务负责人。在《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国家新标准(GB/T 3543.1~12-2025)新近颁布即将执行之际(2025年9月1日开始执行),浙江大学联合中种集团协助开展农作物种子检验新规程的研修培训工作意义重大,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

 


此次研修班从理论+实务的维度对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对种子幼苗鉴定和检验规程新增的种子活力测定进行了实际操作培训,从课程设计到师资安排,从教学资源调配到现场组织管理做了精心的组织。

浙江大学种子技术培训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叶常丰教授作为我国种子学科创建人之一和第一代种子学研究生导师,主编、种子教研组集体编写的种子学教材《种子学》《种子贮藏与检验》《作物种子学》,成为全国种子工作者的必要参考书和在职进修干部的课本。自1958年起就受农业部委托定期举办全国种子讲习班、种子技术培训班,计有40余期,为全国种子技术特别是检验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影响深远。

 


此次浙江大学参与全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培训班的组织承办,是浙江大学种子培训工作的优良传承,胡晋教授参与了2025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制定,胡晋、关亚静等教授参与了培训课程的设计、实验准备和主要课程的讲授,积极服务于种子领域的教学培训。此外,胡晋、关亚静教授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中国种子协会等开展了种子活力检测培训。浙江大学将以开放之姿、创新之策,为种子这个“农业芯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浙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