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陈学新教授团队获评浙江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

编辑: 时间:2022年06月23日 访问次数:671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浙大发研〔2019〕65号)、《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评选办法》(浙大研院〔2019〕21号、浙大研〔2019〕2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关于开展浙江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评选活动的通知》要求,经通讯评审、网络展评和现场答辩,我院陈学新教授团队从3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评浙江大学第十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荣誉称号!



献身绿色防控 领航最美天敌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敌领航者团队


由陈学新教授领衔的“天敌领航者团队” 自组建以来已走过了35个年头,团队主要从事害虫绿色防控领域研究,现有现有导师6名,在读学生30余名,以前沿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成果为我国农产品绿色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了教学与思政协同的良好氛围,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团队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01 尊师爱生好

为学莫重于尊师,为教莫重于爱生。“一碗红烧肉”的故事一直在陈学新教授团队流传。在陈学新教授的求学时代,物质相对匮乏,他的导师何俊华先生非常心疼学生,经常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钱来买肉,在家里烧好,带到实验室来给几个学生补充营养。时至今日,尽管当下物质丰盈,这碗红烧肉的传统依旧在他们的团队延续着,它不仅仅是一碗肉,更是团队尊师爱生的文化符号。



02 教学相长好

从“穿越百年的野外实践课“,到”传承创新的邦华学术盛宴“,再到”我和我的老师对话“,是陈学新教授团队师生共修和必修的三堂大课。团队师生教学相长,共成长、同进步。在野外实践课中,师生们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灯诱采集、鉴定标本。在这过程中老师们感动于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惊叹于老师精湛的专业知识。在一堂堂有风景的课堂里,师生们深刻感悟到蔡邦华老先生所说的“丢什么也不能丢标本”的科学精神,感受到一代又一代昆虫学人创新卓越的品格。



03 同学互助好

在实验室这个微小的治理体系中,团队导师充分引导、发挥同学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发现并发扬同学们身上的闪光之处,成立了各类互助小组,建立起朋辈帮扶体系。以老带新传帮带,互帮互助共提升,为缓解团队研究生面临的学业、生活、情感等诸多压力,团队师生共同创办了“解忧杂货铺”,大家通过这个平台,纾解压力,乐有所享、苦有所诉。



04 文化传创好

如何让百年昆虫学科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是每个昆虫人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陈学新教授作为植保学科的带头人和昆虫学科的负责人,更是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带领团队参与拍摄了多部融媒体的宣传视频,开展昆虫文化展,指导学生成立昆虫协会。团队唐璞老师主动牵头负责昆虫学科思政建设,挖掘学科蕴含的文化瑰宝,形成了昆虫学科思政建设模式,为学校学科思政提供了样板。


05 团队发展好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生产是团队的不懈追求。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团队系统布局了天敌昆虫的资源发掘与利用、天敌调控害虫的生理、分子和生态机制、害虫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害技术等三大研究方向,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揭示了寄生蜂一个又一个秘密,攻克了害虫生物防控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创建了有效发挥天敌控害功能的、生态安全的害虫持续控制技术,实现了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这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争做理论创新、技术突破的“先蜂队”;争当互帮互助、友好交流的“膜范”。“天敌领航者团队”上下团结一心、开拓创新、传承奋进,用坚守诠释初心、用汗水砥砺前行、用实干践行使命,为我国科技兴农事业和科技人才培养贡献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