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青年学生学习习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精神

编辑: 时间:2019年09月16日 访问次数:134

   2019910日下午,农学院举行青年学生学习习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精神座谈会,21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本、硕、博农学学子作为学生代表畅谈了学习感想。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敏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座谈深入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习总书记回信内容的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对自己担负的责任有所认识,坚定信念,心怀家国,在平凡中成就非凡。

农学院团委书记邱慧主持会议,向同学们介绍了关于习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的始末,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的具体内容。宣言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我们的共识。新时代、新使命要求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创新发展;二、我们的任务。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必须发展新农科,新农科建设应致力于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三、我们的目标。扎根中国大地掀起高等农林教育的质量革命,走融合发展之路、创多元发展之路、探协同发展之路;四、我们的责任。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为“共建美丽地球村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随后,与会师生们一起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回信的新闻报道,对于习总书记的寄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备受鼓舞,心中燃起一份身为农学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大家就《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以及习总书记的回信、结合自身经历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感想。

果树所19级博士生童扬认为新农科建设的概念虽然最近才被明确提出,新农科建设的不断进步也让学生及社会群体对农科专业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有助于改变过去对农科的偏见;16级农学本科生汤沈杨从本科生、毕业生、学生干部、组织负责人以及预备党员的角度出发,坚持向榜样看齐,同时对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8级生物所直博生李宗迪认为农科学子不仅是埋头做实验的科学家,还应该是深入基层的实干家。

茶叶所18级研究生杨蕾玉暑期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云南景东扶贫社会实践项目,看到了浙大人在扶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她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会把论文写在田野里、写在茶园中,踏踏实实做科研;生物物理学18级研究生潘超明在安吉进行过实践锻炼,参与了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基层工作的不易让他明白了“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意义;茶学17级本科生周佳豪暑期赴安徽泗县,在当地很多青年人返乡经营果蔬产业,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产业现代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如何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于实践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蔬菜所18级研究生杨晨对这次学习进行总结,提出四个“新”——学术新、时代新、培养新、贡献新,要为更好实现“创新2030计划”中与农学密切相关的“育种计划”致力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与创新;18级神农班本科生沈奕棋结合暑期实践分享了感想,农业的人才不应该只是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人员,还应该是有关农业经济、法律、管理、机械、工科等的综合型人才;茶学16级本科生余月儿提出我们不只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发光发热,在交叉性学科中也有展现自我的平台;植保17级本科生李茜认为农业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农业始终与人类息息相关,“国以安为先,民以食为天”。

刚刚步入农科学习的农学院19级本科生汤佩雯表示,她看到了农科学子可以创造的无限价值,国家对农科人才的需要也让她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昆虫所17级研究生王静静结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实习的感悟说,农学青年应当始终怀有自豪感,在国际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