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下午,新华社集体采访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此次新华社来浙大采访主题为“对外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会上,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张国平教授向来访的记者们介绍了浙江大学助力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1年1月21日,浙江大学、华友钴业与卢本巴希大学三方代表在浙江桐乡正式签署《合作共建华友-刚果(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协议》。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时任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处长张明方、农业与生命环境学部主任张国平与农学院周伟军等教授曾多次去刚果金进行交流与合作,考察和指导园区工作,对园区建设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为园区建设和卢本巴西大学培养了技术人员与优质师资。学校先后选聘了5名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派驻到当地公司工作,他们的工作曾在《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做过“撒播收获国际友谊和学子成才的希望”、“遥远的非洲有个中国农场”等长篇报道。同时,卢本巴希大学定期派出青年教师到浙江大学农学院进修,目前有三名青年教师在农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多年来,该农业园区一直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种养殖场示范工作,包括玉米、水稻和瓜果蔬菜的高产种植,猪、牛、羊、鸡的规模化养殖。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蔬菜瓜果品种,丰富了当地人们的菜篮子;展示了先进设施和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业产业水平和层次。园区还建设了具有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的玻璃温室、连栋大棚、普通种植大棚,以及太阳能发电与灌溉系统等,示范园同时开展了各种层次的专题技术讲座培训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高科教水平,造福百姓群众,也走出了国家援非项目组织的一条新路子。
“浙大-华友-卢大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基本完成高起点、高水平的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赢得了我国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刚果(金)等多方的高度肯定。FAO驻刚果(金)代表处以及我国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多个部门的领导、专家多次前去考察与指导工作。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项目在发挥浙江大学涉农学科优势,推动我校农业技术成果国际化应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提升浙江大学国际影响力和促进非洲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了一条高校参与援非农业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互利发展的新路子,为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树立了范例。
(党政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