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090403)

编辑:admin 时间:2017年04月24日 访问次数:4851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具有农药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且与本系环境生物学博士点互为交叉学科,一直从事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环境毒理、农药合成与制剂加工、污染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73年受农业部委托开始主持全国农药残留协作组工作,为国家第一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1980年起承担了“六五”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在浙江省建立农药生态毒理试验基地,对六六六、呋喃丹、甲胺磷、叶青双等稻田主要农药品种的系统研究,为科学评价农药残留行为及其毒性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成为国内农药学研究方面著名的学术研究单位之一。研究所具有农业部认可的从事农药登记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农药登记环境毒理学试验单位”、“农药登记环境行为试验单位”资质。同时还具有环保部“新化学物质登记测试机构”资质,另外本所还是“中荷合作农药环境风险评估项目”的合同实验室。

研究所现有教授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实验员18人。兼职教授2人、兼职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6人。本所自1981年起招收农药环境毒理学方向硕士生和留学生,1991年开始招收农药生态毒理学博士生和留学生,迄今已培养博士和硕士毕业生100余名。现在校攻读农药学硕、博士学位研究生共40余名。

      5年来,本所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973子项2项、“863项目4项、博士点学科基金2项、国家“十五” 攻关和“十一五”支撑项目4项、博士后基金2项、省基金重点1项、省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其他项目10余项、重大横向项目2项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100)。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受理30余项。


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果

研究所倡导国际化培养的模式:鼓励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国际竞争,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互访、短期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为研究生营造国际化的培养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杰出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研究所注重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学科研究方向注重农药学、环境科学、化学、生物科学、农学等多学科交叉,培养“宽专交”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进校后在不同课题组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和基础知识的积累,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结合导师的意见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所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定期选派优秀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来所做学术报告,研究所内也定期组织研究生轮流做读书报告,开拓眼界,活跃学术思维。

研究所培养研究生成效显著:许多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圣雄奖学金”、宗庆后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及学院各类奖学金,表现优异。

研究所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借助本所的乒乓球桌、台球桌、跑步机等一系列体育设施,在师生之间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同时,研究生支部每年会带领所有研究生出去旅游,放松心态,为研究生创造健康、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每年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去向主要以大中专院校、农科院、药检所、疾控中心、化工研究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保站等事业单位为主,主要从事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制定、农药登记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