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承载大项目、获取大成果

编辑:admin 时间:2014年01月13日 访问次数:2027

2014年1月10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联合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和仙居县林业特产开发服务中心共同完成的“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奖励是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20余年持续积累的科研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团队针对杨梅枇杷果实贮藏难、物流难、卖果难等产业问题,以及贮藏物流过程易损伤、易变质、易腐烂等科技难题,攻坚克难,形成了源头创新到产业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生物学理论取得新进展、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制定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物流半径已延伸至各大洲,减损增效明显。技术成果的应用,有效支撑了杨梅枇杷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期间其栽培面积分别增加了75%和62%,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际同行和媒体的关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评述论文,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并接受了《纽约时报》等媒体的专访。
陈昆松教授领衔的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以果实品质生物学及其调控技术为研究主题,接轨学科发展的国际学术前沿、对接产业发展的国家/区域需求,重点研究果实品质相关的色泽、香气、味觉、质地、营养等性状的生物学机理及其调控技术,并进行技术集成与应用,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优势。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和项目专职管理人员2人。团队成员入选“十二五”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5人、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5人;获中国园艺学会首届华耐园艺科技奖(团队奖),有2人获浙江省青年科技奖;团队还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科学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并组建了科技部“冷链食品物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组织了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果实品质生物学创新团队的科学研究国际化成效显著。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法国国家工程院-国家农业科学院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的院士和顶级学者有稳定的实质性合作。新西兰皇家科学院Ian Ferguson院士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3),联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近年来,先后在Plant Physiology、Plant, Cell & Environ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BMC Genomics、Planta和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等SCI论文80余篇,并受邀在Horticultural Reviews、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The Encyclopedia of Fruit and Nuts和Fruit Ripening Physiology, Signalling and Genomics发表评述论文。团队负责人陈昆松教授应邀担任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IF= 5.319) associate editor和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IF= 2.358)等SCI刊物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