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逸教授课题组在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编辑:admin 时间:2011年12月02日 访问次数:3860

在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等项目的资助下,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王政逸教授课题组在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调控该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生物学刊物PLoS Pathogens上 [Two Nove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Are Essential for Infection-related Morphogenesis and Pathogenicity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PLoS Pathogens 7(12): e1002385,IF=9.079]。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王政逸教授,第一作者为其实验室的闫霞博士研究生。
稻瘟病是水稻上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着世界粮食生产的安全,稻瘟病菌也是研究植物与病原互作的模式病原真菌之一。近年来,尽管对稻瘟病菌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其致病分子机理仍没有完全了解,阻碍了对该病的有效控制。cAMP/PKA信号途径是调控植物病原真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的重要途径。王政逸课题组研究了稻瘟病菌cAMP信号途径下游的基因调控网络,在该菌中发现了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MoSom1,实验证明MoSom1和酵母的Flo8在cAMP信号途径中有类似的作用,这也是在丝状真菌中首次发现与酵母Flo8具有类似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同时,该项研究还鉴定了一个新的转录因子MoCdtf1,并证明MoSom1可分别与MoCdtf1和APSES转录因子MoStu1(MoStuA/Mstu1)互作,这些转录调控因子或转录因子在稻瘟病菌形态分化和致病性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对稻瘟病菌及其它丝状真菌cAMP/PKA信号途径的认识,丰富了该信号途径的基因调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