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农学院代表团围绕校长工作报告、校风调研报告、“双代会”工作报告和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展开热烈讨论。学校党委副书记邹晓东全程参加讨论会,听取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杨校长、陈书记、王书记等三位校领导的报告调研深入、准备充分、特点明显,思路清晰。杨校长的工作报告内容翔实,实事求是,听了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所提出的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目标富有前瞻性,发展思路清晰,推进路线操作性强。代表们认为,本次大会以“弘扬求是精神,建设优良校风,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为宗旨,立意高远。所提出的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对学校未来十年的文化建设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努力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以先进的大学文化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动力、支撑和保障,必将大大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邹晓东副书记对农学院在新浙大成立后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农学院的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在学校各院系中起领头作用,除了广大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要求农学院坚持创新、开放、严谨,对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在谈到文化建设时,邹书记指出,文化建设一要以人为本,二是注重传承,三要制订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撑。谈到老师分类管理时,邹书记指出,分类管理的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广大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各尽所能,各所其所,因此要尽快统一思想,并通过文化建设凝聚人心。
在谈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时,张国平代表和周雪平代表指出,杨校长的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优质生源,顶天立地,整合交叉”为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科,令人深受鼓舞。农科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指标,为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谈到文化建设时,周雪平代表和楼成礼代表结合农学院近几年文化建设的实践,指出制度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学院应十分重视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努力用制度文化统领学院的制度建设;要坚持民主管理,教授治院,紧紧依靠教职工办学不动摇,保证制度的优质生成和高效执行。应特别注重创新文化和和谐文化建设,要让广大老师在舒畅、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农学院的发展,与学院积极开展“知院、爱院、荣院”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是分不开的。
在谈到人才培养时,赵建明代表指出,随着应用生物科学大类提前批招生改革的实施,农科的优质生源已得到一定的保障,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对优质生源进行优质培养,建议学校在应用生物科学大类中试行本硕博连读模式,努力培养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屠幼英代表指出,应真正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将优质生源教育好。
在谈到青年老师培养时,毛碧增代表指出青年老师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关心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为青年教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在考核政策方面要充分考虑青年老师成长的特点。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待遇的同时,减轻青年教师的生活负担。建议学校利用闲置的腾空房,以廉租房的形式统一供应给2006年10月1日后进校的员工,解决新教工的后顾之忧。
在谈到农生组团整体搬迁时,沈伟桥代表和石春海代表指出,农科整体搬迁工作是农科发展的重要机遇,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夯实农科发展的基础。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紫金港新校区实验农场建设。实验农场是农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依托学科,保质保量地建设好实验农场。建议在农学部管理框架下,保留实验农场整体建制。
在谈到公用房有偿使用时,王人民代表和滕元文代表指出,公用房收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用房的合理利用。建议以实际使用面积来定编、核算和收费;给予教师实验研究和学院文化建设用房(如院史陈列室、教职工之家)以一定的定编面积;对教职员工的基础面积免收管理费。
农学院代表团的全体代表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表现出高度的主人翁精神。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