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农学院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编辑: 时间:2023年06月29日 访问次数:89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结果,共有5750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800门,线下课程2076门,社会实践课程307门。我院王岳飞教授团队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叶恭银教授团队生物安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课程类别

主要开课平台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

王岳飞

王旭烽、陈萍、周继红、郭昊蔚

线上课程

智慧树网

生物安全

叶恭银

姚洪渭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

课程负责人:王岳飞

团队其他主要成员:王旭烽、陈萍、周继红、郭昊蔚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以之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礼仪与道德风范的集中体现,以之为基础的茶产业、茶科技是中国民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本课程作为全国最早开设的茶学通识课程之一,充分发扬浙大茶学A+学科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及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国际化融合的平台优势,聚集优质师资打造全国茶学线上通识教育的标杆课程,为探索适合多学科背景学生的通识课程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王岳飞教授牵头的教学团队自 2001 年起全国率先开设通识课中华茶文化”“茶与健康等,2018 年升级为通识核心课程茶文化与茶健康并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2011年上线《茶文化与茶健康》网络视频公开课,累计点击量近3000万,获16次周冠军、4次月冠军,在C9高校和全国农林医药课程中排名第一,并获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我最喜爱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涵盖茶产业”“茶文化”“茶科学”“茶生活四个维度的线上课程《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2019年在智慧树网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步上线《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配套了包含643分钟的66个视频、90道测试题和104道考试题的线上学习资源,运行4年累计657所学校、超28万人选课,约120所学校选为SPOC资源,累计互动超200万次。连续3年入选智慧树混合式精品课程TOP100”2022年入选省级一流线上课程。


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聚集了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茶学教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与学术组织的专业力量,以及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茶叶技能人才培训与职业教育单位的一线师资,充分发挥多元协同优势,服务茶学通识教育需求和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单位

王岳飞

浙江大学

王旭烽

浙江农林大学

姚国坤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虞富莲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孙忠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陈萍

浙江大学

陈燚芳

浙江素业茶叶研究院

周继红

浙江大学

郭昊蔚

浙江大学

唐贵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李春霖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主要开课平台

智慧树平台: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8813/19975/13?state=1#teachTeam

中国大学MOOC平台: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JU-1206695831?tid=1451307455

 

课程配套教材

20234月,课程配套教材《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性,依托智慧树网和中国大学 MOOC 平台,以二维码形式融入线上一流课程作为教材数字资源,入选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重点教材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教授为之作序。全书融合了传统茶文化和现代茶科学,从历史、品种、茶类、品评、文化、践行、审美、健康、传播等维度,阐明茶的文化内涵和健康价值,为系统培养全国茶学人才做好示范,为全面建设全国茶学通识教育体系做好表率,为讲好新时代中国茶故事做好引领。


 

 

课程推广应用

20225月,课程团队联合云南农业大学进行慕课西行同步课堂,王岳飞教授以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未来为切入点,围绕茶产业、茶文化、茶健康与茶生活等方面展开生动活泼、引入入胜的教学。远隔万水千山的两校师生同时相会云端学堂,实时学习专业知识,及时进行课堂互动。课程结束后,两校师生纷纷表示,同步课堂体验独特奇妙、收获颇丰。

 

 

在此基础上,由浙江大学领衔,云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四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虚拟教研室正式启动,明确了《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课程虚拟教研室应充分做好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与内容建设,重在实现课程协同、资源协同、成果持续累积、成果共建共享,以深入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以定期对话促进理念融合。


《生物安全》

课程负责人:叶恭银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姚洪渭

 

生物安全是伴随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转基因生物出现和应用以及人们对转基因安全性担忧而新兴的交叉学科。课程系统讲述转基因生物的研发与应用、风险与评价、检测与监管,引导学生掌握转基因生物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法规管理体系,进而科学、客观、理性看待并应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带动民众对生物安全的科学认识进步。

叶恭银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长期从事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经过十余年理论教学和科研联系实践,积累有丰富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课程负责人系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委会委员、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委会副主任和中国植保学会生物安全专委会主任,是国家生物安全领域知名专家,也是教育名师。课程讲解结合亲身经历和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传、帮、带,培养、带动年青教学骨干成长。

课程团队积极响应新时代召唤,以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学科为依托,以国家精品课程(2010)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和国家公开视频课(2013)《转基因技术:安全、应用与管理》为基础,开设《生物安全》,截至202210月份该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网在线开课八轮,线上选课人数达6,224人,并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共播放160,792次,点赞6,530次。课程同时于智慧树网上线,累计在线选课3,920人,合作高校达41所。2019年入选浙江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入选浙江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从生物安全问题进展介绍到根源剖析,再到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原理与应用管理,适合不同层次学员学习。针对课程涉及学科多、难度大,课程围绕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等教学,重点介绍转基因生物安全基本理论与技术、法律法规等,以案件丰富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课程力求教学资源选优、教学形式丰富和教学内容饱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不仅保证教学的创新性、高阶层和挑战度,还真正实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主要开课平台

1)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ZJU-1206459833

2)智慧树网: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09618


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热点持续性和公众关注普遍性等特点,以最新研发进展和精选时事案例等新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以线上理论学习、线下案例辩析和实践调研等多维度体验式互动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思政教学理念感化学生,以查阅文献、制作PPT、交流和总结讨论成果、试验操作、撰写调研报告和课程论文、期末考试等饱满的教学任务挑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识解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问题剖析与对策探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助力实现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领导者之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改革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问题分析能力培养二个导向;践行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三个特性强化学生、教师、专家和公众四方联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资源建设应用

跟踪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以及本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收集优秀教材、高水平文献和典型事例案件,结合在线教育平台构建课程资源数据库,贯穿用于各教学过程中。同时,邀请著名专家进课堂。真正实现教学资源选优、教学形式丰富和教学内容饱满。 

课程团队积极响应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和慕课西行号召,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西行,实现东西部教育均衡化发展,浙江大学与石河子大学20223召开《生物安全》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线上研讨会讨论确定将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着力推进优质课程群建设共享,以线上线下师生互访等形式,积极开展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教改研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合作共享意识,共建共享东西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开拓本科课程建设新局面。


目前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21学院将在学校指导下,持续推进本科生一流课程的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成一批优质课程,建好国家一流专业,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本科与继续教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