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院张国平团队戴飞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在PNAS 发表

编辑: 时间:2018年05月02日 访问次数:2259

2018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adaptation to drought in wild barley is driven by edaphic natural selection at the Tabigha Evolution Slope”的研究论文,该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晓蕾,通讯作者为戴飞教授。

该项研究工作是继该团队去年在Nature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发布大麦参考基因组的基础上,对来自以色列加利利湖北部Tabigha地区(因地形特殊而称之为“进化坡”)对土壤干旱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的两组野生大麦群体(Terra rossa和Basalt)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自主完成的大麦(藏青320)基因组为参考,在13个野生大麦基因型中鉴定到了近7千万个多态性位点(SNVs),揭示了野生大麦丰富的遗传多态性。经选择性清除分析,发现这两个野生大麦群体在土壤干旱适应性上发生了强烈的遗传选择,尤其是在6H和7H染色体上。在选择区段内共鉴定到2577个高置信基因,初步明确了两个野生大麦群体对干旱适应性差异的分子基础,主要涉及到ABA响应、脯氨酸代谢和蛋白质磷酸化等基因通路等。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大麦干旱及其它相关逆境的适应性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并有助于促进野生大麦抗逆资源的鉴定和利用。

论文相关链接:

Nature (201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2043 

PBJ (201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2826 

PNAS (2018):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4/25/1721749115

(作物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