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建“提前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教育”新模式,提升农科教育宽专结合、精深相融的水平

提前招生

实施提前批招生改革。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生物科学大类”提前批招生改革,推进大类培养。学生经一年通识教育后,根据学习成绩、综合表现、兴趣特长、个人意愿在应用生物科学大类内部进行专业确认。再经一年通识教育,从第三学年开始转入具体的专业。这一改革,保证了生源质量,为农科拔尖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类培养

实施大类培养。我院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应用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报教育部备案后正式招生。该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多学科交叉的植物生产类专业,以现代农学、现代生物学为主干学科,以培养有多学科背景的拔尖人才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大类培养,即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三四年级分专业方向开展专业教育。大类培养体现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增强了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经7年实践,我们在2009年按大类培养的模式,对农学、园艺、植保、茶学和园林等传统农学类专业进行优化整合。

专业教育

  实现通识教育宽专结合、专业教育精深相融。利用综合学科的优势和现代生命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改造和优化传统农科专业,并制定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根据“宽专交、精深通、适应性强、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要求,按“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方式,构建应用生物科学、农学、植保、园艺、茶学、园林等6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模块重在建设跨学科平台课程,体现交叉性、综合化特色。我们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性优势,融合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实现宽专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力求反映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课程内容要求与现代学科群的发展紧密呼应,淡化传统学科的知识传授,突出先进性。在培养全过程提供交叉学习途径,突显交叉学科培养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成果完成人姓名:

陈学新、喻景权、周雪平、赵建明、林良夫、肖建富、叶庆富、樊龙江、宋凤鸣、
须海荣、汪俏梅、张 颖、王 涛、张国平、楼成礼

    办   公   地   址: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A225 联系电话:8898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