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及各地官方通报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7月3日厦门、大连海关在从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以来,国内共30余次在进口冷链食品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涉及11省3市。因此,如何阻断新冠病毒从港口向内陆的传播途径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为了解决冷链食品包装内外和食品表面的新冠病毒污染问题,自10月17日起,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叶庆富教授团队联合浙医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姚航平研究员团队,开展了有关新冠病毒辐射灭活研究,多次试验证实,在特定辐照剂量下,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与此同时,叶庆富团队还联合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熊蓉教授团队开展“新冠灭活无人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研究,旨在实现辐照消杀全过程无接触,以减少工作人员暴露风险。
11月20-21日,浙江大学核农所组织国内辐照行业生产和应用单位的专家在杭州召开“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防控技术研讨会”。特邀单位包括: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中核原科恒辉技术有限公司、中核比尼(北京)核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威信达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金鹏源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大镭核技术应用设备有限公司、山东蓝孚高能物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爱邦辐射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鸿仪四方辐射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16家单位。会上,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崇德教授和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高新技术部蒋啸部长介绍了有关情况,叶庆富教授重点介绍了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防控主要技术问题。随后,与会专家们结合自身背景,深入探讨了冷链食品中新冠病毒辐照消杀的工艺方案与实施细节。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行业优势单位将辐射消杀技术应用于冷链食品物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我国 “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