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综述果蔬采后预冷

日期:2020-05-08

20204月,浙江大学陈昆松教授、吴迪教授等人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5-y=11.392)在线发表了题为“Postharvest precooling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a review”的蔬采后预冷综述论文。吴迪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段愿为第一作者。

温度是影响果蔬采后生理生化过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采后高温会加速果蔬代谢过程,促进微生物生长,这些变化会导致果蔬品质下降,缩短其贮藏期和货架期。大多数水果和部分蔬菜是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收获的,通常含有大量的田间热量。预冷作为果蔬采后冷链的一个关键步骤,可以去除果蔬采后田间热,将果蔬冷却到最佳温度,因此在降低果蔬采后损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果蔬预冷研究涉及生理、建模、工程、产业等多方面交叉。近年来,预冷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不同的预冷策略,预冷机理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本综述通过提供有关预冷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就冷却速率、冷却均匀性以及多尺度模拟等指标对不同冷却方法进行评价,实现定量描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预冷过程的数学建模方法,以及预冷处理在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本综述认为,当前数值模拟研究已被广泛用于改善预冷效果,特别是冷却均匀性则由于其在预冷效率和品质维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预冷过程中数值模拟的空间尺度也变得更加精确和具体,当前的数值模拟主要集中在包装和货箱级别,并开始通过多尺度建模来研究多个空间尺度上的运输过程模型;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预冷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在代谢组学和基因组水平上,为深入研究预冷处理对水果的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论基础。

论文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D0400106)、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17039)等的资助。比利时鲁汶大学Nicolai教授团队、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Opara教授团队以及北京大学张信荣教授团队参与了论文的撰写。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0.04.027



访问次数: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