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品质生物学研究团队最新发现了柿果实的2个DkERF成员参与柿果实脱涩的转录调控。这项研究成果于2012年9月24被植物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IF=5.242)录用,题为“Ethylene-respons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act with promoters of ADH and PDC involved in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fruit de-astringency”,博士研究生闵婷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陈昆松教授。
柿通常分为甜柿和涩柿,我国栽培品种多为涩柿。涩柿果实成熟时可溶性单宁仍较高,采后须经人工脱涩方能鲜食。因此,脱涩对柿果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表明CO2(95%)和C2H4(100 ul/l)等处理可以有效脱涩。本研究在柿果实中分离获得2个 ERF成员,分别为DkERF9和DkERF10,可响应CO2和C2H4处理,与柿果实脱涩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DkERF9和DkERF10作为正调控因子结合柿果实脱涩靶标基因DkPDC2和DkADH1启动子,实现柿果实脱涩的转录调控。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