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上午,应生本科党支部与农学院核农所党支部联动,共同组织了缅怀革命先烈、祭扫子三园的活动。本支部参加活动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共计15人。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想,这句话是无数革命先烈对我们祖国最真诚表白。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禁对子三学长绚丽而短暂的一生肃然起敬。1944年25岁的于子三报着“农业救国”的理想考入当时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农艺系,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于子三积极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春,他积极参加和领导“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于1947年5月被选为“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带领浙大学生去车站欢送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代表。在斗争中,于子三成为坚强的学生领导,但也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五·二〇惨案”发生后,他立即带领“浙大 ”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并发表了《为南京“五·二〇” 血案敬告社会人士书》。年仅23岁的于子三在1947年10月29日在国民党浙江保安司令部被杀害。于子三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唤醒了无数青年投身爱国革命运动。他的光辉事迹,在中国青年学生运动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支部成员参观子三园)
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老先生评价道:于子三永垂不朽!现在于子三永远地安静长眠,但是于子三精神指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于子三人前仆后继,为完成祖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不懈奋斗!七十多年来,拜谒子三墓者数以万计。曾任浙大校长的马寅初先生曾五谒子三墓,赞誉“于子三是浙大学生的一面旗帜”。
七十多年前,在那个时空里,那样的一群人,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为了今天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胸怀天下的青年一代,热爱和平的青年一代,求是创新的青年一代,也为了此后的千千万万代,他们灿若星辰,成为民族中最闪亮的坐标!
(支部成员向子三雕像致敬)
岁月褪得掉伤痕,却永远抹不去情感的共鸣。这一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在场每一位党员和预备党员同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我们不忘先辈,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 徐艺如
文 张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