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创新创业团队: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有李克强总理倡导发起,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举办,本次大赛将聚焦“五育”并举的双创教育实践,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赛事组织形式,举办一届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百国千校、全球最大的一场创新创业盛会。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力争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更加优异成绩,现面向全院师生征集参赛项目。与我院相关的赛道为:高教主赛道(含国际参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现将有关申报参赛相关事项进行预通知,具体要求以后续正式通知为准,请各创新创业团队做好参赛准备:
一、高教主赛道(含国际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先进制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1.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2.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分为浙江大学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不含港澳台)两类;同时符合浙江大学、国际参赛项目条件的,可自行决定是否作为国际参赛报名。
高教主赛道 | |||
组别 | 项目要求 | 项目负责人要求 | 其他要求 |
创意组 | 在2021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
初创组 |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 | 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 1.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
成长组 |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 | 1.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 |
师生共创组 | 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 | 1. 参赛申报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2017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 1.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在编教师(2021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2.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
第七届大赛在高教主赛道中单独设置国际参赛,邀请全球创新创业优秀青年共同参与盛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国际融合发展。
1.参赛组别和对象:创意组项目的负责人须为海外全日制在校生。初创组、成长组项目的负责人须为海外全日制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海外全日制毕业生。
2.报名要求:国际参赛推荐项目的参赛申报人不需为浙江大学在校生或浙江大学毕业生,推荐单位须为“浙江大学”。参赛阶段学校将对项目进行培训。省赛及国赛阶段,国际参赛项目推荐名额单列,并单独设奖。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项目要求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大赛举办的同期实践活动,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做好社区创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展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敢闯敢为的青年力量。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将传承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开好一堂全国最有温度的思政大课。
(一)参赛项目要求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 |||
组别 | 项目要求 | 项目负责人要求 | 其他 |
公益组 | 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 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 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
商业组 |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 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
三、赛程安排
校级选拔(4月)—省级决赛—全国总决赛。
各级比赛主要包括文本评审、现场答辩评审两个阶段,其中文本评审形式为商业计划PPT、创业计划书BP和其他佐证材料(全国总决赛还需90秒介绍视频)。现场答辩形式为10分钟展示和5分钟问辩。
四、宣传发动
欢迎同学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将自主参与的科技学术作品或已经有一定成果的创业项目进行立项申报。请毕业5年之内创业校友、毕业生留学期间创业校友(2016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参与第五轮学科评估、年度十大学术进展、“启真杯”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评选、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SRTP等工作的重点项目积极立项申报。
五、其他
关于赛事的具体要求、参赛渠道、报名方式,待教育部正式通知发布后再予公布。附件为浙江大学往届“互联网+”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含商业计划PPT、创业计划书BP)可供参考。
往届全国总决赛路演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E411d777?from=search&seid=8434212709196474416(第五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K4y1j7C1?from=search&seid=11262459469918016005(第六届)。
预通知阶段各位老师和校友有优质项目请联系潘鹏路老师,有意向参加的同学请联系李同学。
联系人:
潘鹏路老师 88982715,plpan@zju.edu.cn
李志昊(学生) 15266706004,zh-li@zju.edu.cn
附件: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大学参赛项目参考
https://pan.zju.edu.cn/share/473b139f80f9c4f148a2c57696 访问密码:zjucab
农学院团委
2020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