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耕不辍,用心育茶——记茶学本科生党支部拜访刘祖生与胡月龄教授夫妇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21-01-11 访问次数:653

20201220日下午,茶学本科生党支部四位成员一同来到景芳二区拜访刘祖生和胡月龄教授夫妇,与两位教授共同讨论茶树育种的故事。

(刘祖生老师和胡月龄老师)

刘祖生老师首先与我们分享了选育浙农系列的故事。刘老师从前往全国各地选种开始讲起,向我们清晰的展现了这段往事。虽然当时的条件不好,但是他仍然坚持寻找茶树资源,并好好保存。在交流过程中,胡老师准备的收藏了九年的安化黑茶泡好了,在茶香中,我们一起翻看那本已经泛黄的、刘老师第一次担任主编时编写的《茶树育种学》。刘老师告诉我们,如今的浙农系列都来自于平阳的两斤种子。刘老师不断强调,育种最重要的是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因为当时的政策,这些茶树移栽了多次,为了保护这些茶树,刘老师与当年的茶学师生们做了许多努力,使得这些茶树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得以保存,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可在潘板茶园看到它们。

(同志们一同翻阅《茶树育种学》)

在聊到研究学习时,刘老师总结到,我们应该选择一条路专心的走下去,珍惜时光,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与浙农大相比,浙大广聚了各色专业,应该多了解其他学科,实现学科交叉。刘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我们参谋今后发展的道路,同时向我们提出要求——学习、研究要有规划,最终要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鼓励我们做一个自身的“五年规划”。

刘老师虽已90高龄,但仍关心时事政治,结合党中央“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一料变三料”的设想,即通过育种、田间管理等方法,让茶不仅仅能做饮料,还能做油料、香料。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使茶产业的未来充满光明。

(刘老师和胡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与刘老师短短两个半小时的畅谈,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先生对所热爱的事业一丝不苟,直至忘我的情怀。作为新时代的茶学学子,应当学习与继承前辈们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定当不负老教授们的期望,在茶学领域开拓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马旭、李寸羽

/项圣翔

编辑/黄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