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茶学本科生党支部和联系团支部的成员来到华家池校区拜访茶学系老教授、“童一家”茶艺的创始人童启庆教授。
刚进门,童老师就带着亲切、慈祥的笑容热情地招呼同学们。桌上有序地摆放着早已准备好的热茶和精致点心。童老师为同学们倒上茶,将茶叶的叶底给大家细细查看,并考问同学们茶叶的品种。
(同学在观察叶底)
今日所喝的茶叶是“漳平水仙”,由三个批次的茶叶(不同采摘时间)一同泡成的,这样不同批次茶叶的花香、炭火香等优势能相互结合,提高茶汤的品质。接着同学们对茶叶审评课中一些不了解的知识进行了询问,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进行解答。
当被问及“当年为什么选择茶学专业”时,童老师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国家需要。”这一回答深深触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再到后来的茶文化推广,童老师在同学们眼里近乎全能。她说,“哪里需要就去往哪里”,“哪里有短板就补足哪里”。童老师向同学们分享经验,面对一开始不了解的事物一定要多思考多钻研,这样慢慢地也就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在聊到研究学习时,童老师强调了阅读文献和资料的重要性。她为同学们讲述了之前茶学系各个导师下的研究生一起写读书报告并获得全校称赞的事。不同方向、不同年级的研究生之间交流学习,有助于完善实验方案,并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她建议同学们在进行研究之前多多进行阅读和调研,了解前人已完成的工作,避免做重复且没必要的事。
在未来发展方面,童老师鼓励大家积极接触社会,立足实践。通过现实工作或田间实践等途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不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脱离实践的一切学习都是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童老师还提倡多元发展,希望同学们能用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充盈自己。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中,童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年轻时指导炒茶、带领学生观览茶博会、研发早期高品质袋泡茶以及出国交流学习的故事,通过亲身经历使同学们感受到时刻保持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广泛涉猎的重要性。
(同学们与童老师合照)
童老师赠予茶学党支部两本《西湖龙井茶树栽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最后,童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在与童老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思考、收获良多,同学们感到十分荣幸。
图文/茶学本科生党支部
编辑/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