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命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记昆虫所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主题党课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20-10-25 访问次数:225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乏对死亡的教育。但死亡又恰恰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话题,尤其在今年特殊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对死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018日晚,昆虫所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于农生环C1012教室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党课。党课的讲授主体不再是个人,而是支部的每个成员。大家以影片《入殓师》为基础材料,展开对影片、职业、死亡、人生的探讨,实现支部党课的翻转课堂式教学目标。

(自由讨论)

王媛:生命是有限的,人这一生为什么活着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个人认为,现在人生命的长度都够长,完全可以体验不同的精彩的丰富的人生,而不是按照既定规则去走人生的路,当然了,最需要的还是勇气。

陈伟玮:人生是一辆辆列车,每个人从不同的起点,以不同的速度,开向同一扇大门。这扇门叫做死亡。当列车启程的那一刻,它就是开向死亡的。但死亡绝不是旅程的结束,穿过它,只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荆诗韵:往生者家属对于入殓师有个需求是像不像。我认为这是这个职业的核心内容,因为当一个人死去,ta的关系人许多关于ta的记忆都活过来了,他们希望离开的人可以像自己记忆中的一样,戴上以前最喜欢的丝巾,或是穿着自己的袜子,带着最体面自然的面容离开这段旅程。而关注到这些细节的入殓师,值得尊重。

肖文涵:逝去的人已经逝去,活着的人应好好活着,继承他们留下的衣钵。

谭玉梅:相比出生时人们的兴高采烈,死亡不仅笼罩着伤感和凝重,还总被认为是晦气的。小林大悟的入殓师职业也被他的朋友认为不是正经的工作,死者的家属称呼他们是靠死人吃饭的,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正是《入殓师》所要表达思想的反面教材,它所要说的是,死亡与出生一样,甚至与世间所有的自然事物都一样,享有属于自己的尊严。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看重的姿态,实际上当把一件事物摆在与其他事物相同的地位,恰恰是一种看淡的豁达。

庄韵琪:影片让我们更加了解生与死,珍惜现在的生活。

倪美虹:虽然电影的基调是在冬天,而且是生死的沉重话题,但是整个很治愈。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淡然面对生死,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

傅文婕:有人说,旅行是为了让人更好地回去。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注定要尘归尘,土归土,生活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完这段旅程,为了更好地——回去。

林娜: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小林大悟对入殓师这个职业由浅到深的认识。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点,比如因为入殓师,每一位往生者得以美丽而又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又比如最后老奶奶离世时家人的不舍、小林妻子的理解和送走父亲后的那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影片也有很多伏笔,最后老奶奶和父亲的点其实是可以有所预见的。最后谈谈入殓师这个职业,曾经就看到过一则采访,中国台湾一位女入殓师的家人非常支持孩子的职业,因为认为这是一项有福报的事业,并不应该用任何不好的词语来形容这份职业!也分享给大家这个小故事。

唐璎瑛:死亡不是终点,我们都会来到这扇门前,然后对彼此说——路上小心,后会有期。

邱晨:配乐大师久石让谱写影片的背景音乐,利用大提琴为主的浑厚音律,打破死亡带来的沉重,乐曲仿如主人公内心的洪流。

邓沁宇:死亡的仪式感,既是对死者的尊重,又是活人寄托哀思的方式,与逝者作最后的告别。此后不论是逝者还是留下来的人,都将踏上一段全新的旅程。

刘子杰:有许多我们无法选择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在自己能选择的事情上做好每一次选择。

张晓晗:人生短短几十载,希望我们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好好爱自己和亲人。

何佩林:职业都平等,平静面对离去,活着就好好过。

王昕珏:平淡中凸显了一份职业对于生命的意义。

孙凯迪:珍惜眼前人,不要两鬓斑白时回想起来充满遗憾。

(成员合影)

从这部影片出发,支部成员探讨了对职业的认同、对身边人的珍惜以及对死亡的感悟,至此,昆虫所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翻转课堂式党课圆满成功。

文/昆虫所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图/邓沁宇

编辑/黄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