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昆虫所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党课学习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20-09-29 访问次数:24

831日晚,昆虫所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于农生环C1102会议室召开党课学习活动。学习围绕习近平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展开,由党支部书记盛怡锋主持。

(党课学习)

会议伊始,盛怡锋为大家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主要内容。今年是复旦大学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100周年,复旦大学开展了相关纪念宣传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肯定了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称赞他们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继续坚持。其次,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观看陈望道同志纪录片)

随后,为深入了解《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来源,大家共同观看了陈望道同志的纪录片。1915年,陈望道留学日本。在日本,他结识了著名的进步学者,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渐渐将其确定为自己的终身信仰。1919年,陈望道在老家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柴屋里开始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工作环境异常艰辛,柴屋是用来放柴的地方,年久失修,仅一面靠墙,实际上三面透风;屋里除了一块铺板、两条板凳,什么都没有。陈母很是心疼,特地包了粽子、合着家乡特产的红糖送进去,想给他补补身体。过了一会儿在外面问:是不是还要再添点红糖?只听得陈望道在里面回答:“够甜,够甜了。”结果陈母进去收拾碗碟时看到陈望道满嘴都黑乎乎的——原来他全神贯注于翻译文本,错将墨汁当成红糖蘸粽子吃下去了。就是在这样不畏艰苦、全然忘我的状态下,陈望道终于在19204月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马克思主义的种子被这个译本裹挟着,从上海出发,在中国一步步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通过这次党课学习,支部成员们都被陈望道同志的精神所感染,感谢前辈们付出的青春与热血同时,我们也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党员的要求,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辈定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图文/昆虫所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编辑/种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