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农学院赴日本千叶大学短期交流项目”团队一行顺利赴日本参加了为期6天的学习交流活动。14名来自农学院本、硕、博不同年级的优秀学生,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敏老师和团委书记邱慧老师的带领下,在日本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参观访学、课程学习、实践考察和文化交流等活动。
访东京高校,品名校之韵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一流高校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我们走进早稻田大学与东京大学,近距离感受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文化、校园建筑、学习氛围和管理模式。
在吕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早稻田大学——一所以追求学术的独立,学术的活用、造就模范国民为建校宗旨的世界名校。在早大著名的图书馆前,我们驻足留念。随后我们参观了东京大学的校园。葱郁茂盛的银杏树道、鳞次栉比的哥特式校园建筑、随处可见的名人雕像、宁静祥和的校园氛围,都能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东大“以质取胜、以质取量”的校训精神。与东京大学本部相比,东大农学部的校区则多了一份安静与质朴。
听鸿儒讲学,悟农学之本
千叶大学结合“永远追求更高,更好”的办学理念,为同学和老师精心设计了培训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植物工厂研究前沿、日本蔬菜市场流通、农业病虫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日本养蜂业发展现状及应用、汉方医学“药食同源”等。
野村昌史先生关于日本农业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面的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在生物防治方面,日本主要利用大量放养或者接种性放养天敌来防治害虫,如利用澳洲瓢虫防治介壳虫。老师强调在放养过程中,要根据持续调查害虫密度来决定防治时期。除了生物防治,老师还讲解了关于物理防治在日本普遍使用的办法:如物理性气门封锁剂、防虫网、地膜、利用光线和颜色等。日本规范化的害虫防治技术值得我们去不断学习借鉴。
千叶大学前任校长ToyokiKozai教授,也是最早涉猎植物工厂研究的先驱,和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植物工厂的研究前沿,让我们对日本植物工厂的发展现状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传统农业相比,植物工厂的明显优势在于可以为植物提供严格控制的诸如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因素,可以极大地缩短植物生产周期,提高单位产量。
Seiichi Sakurai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关于日本蔬菜市场流通的课程,深入学习了日本蔬菜销售渠道零售、超级市场和农场(由组织集中管理)等。在三轮老师的课堂上,以风趣幽默的问答互动,带我们了解了日本养蜂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农业中的应用,品尝了他收集的50余种口味的蜂蜜如咖啡、樱花等独特口味,打破了我们只从甜度和纯净度来评判蜂蜜质量的传统看法。
观互动教学,淬实践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程的第三天,那尔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植物工厂的见学,对整个植物工厂生产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日本无论是太阳光利用型植物工厂还是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都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应用,为都市的蔬菜供应提供了便利。千叶大学的产学结合模式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学的植物工厂采取与日本三菱、松下等公司企业进行合作的模式,推动植物工厂在日本的实际应用,不同公司结合产业特色针对特定目标进行产业研究。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同样得到了产业化的发展,在那尔老师的讲解和工人的示范中,为我们全面的展示了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从自动调控植物生长、播种到丰收的全过程。
日本千叶大学产学结合的模式,极大地加强了植物工厂的应用,同时每月一次的植物工厂研讨会,也为中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在柏之叶诊疗所的参观学习同样可圈可点。柏之叶诊疗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其还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负责药剂的研究与开发。在诊疗所的后面即是他们所栽种的药园,种植着很多不同品种的药用植物,里面有山茱萸、山栀子、薏仁、甘草、麻衣、肉桂以及迷迭香等等,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觅千叶风光,谋未来之路
赴日交流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千叶大学位于松户校区的园艺学部。在中国留学生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松户校区内风格各异的庭院——日式庭院、英国庭院、法国庭院、意大利庭院等。
领略完校园风光,中日双方师生欢聚一堂,召开了简短的项目结业仪式,由日本千叶大学的樱井老师一一为大家授予培训结业证书。 虽然团队的多数同学均未掌握日语,他们依然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日语:非常感谢)、鞠躬与会心的笑容向在场所有人表达谢意。紧接着进行的是交换礼物环节,双方老师分别代表浙江大学农学院与千叶大学园艺学部向对方赠送礼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些质朴而富有特色的礼物便是双方友谊和心意的体现。
随后的联谊会,队员们与千叶大学的浙大校友及院友一边享受美味的日式便当,一面展开面对面深入交流,了解留学政策,畅谈中日学术、规划未来,此次赴日短期交流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进入尾声。虽然身处异乡、从未谋面,但短暂的交流后仍依依不舍,相互挥手告别,此刻友谊正在萌发生长。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历时6天的访学交流,从喧闹的紫金港到了宁静的千叶校园,置身于最前沿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中,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学术的洗礼。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融,情感的升华,让我们面朝西子湖畔,足履实地,厚积薄发,书写时代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