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士生社会实践】质本农来还农去,砥砺前行筑未来 ——浙江大学农学院赴嘉兴市农科院博士生社会实践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8-11-09 访问次数:835

为了学习和贯彻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将农学知识贯彻于生产实践以提升浙大学子博士研究生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位农学学子学习的必修课。浙江大学竭心尽力为在校研究生们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2018712日,浙江大学农学院博士生赴嘉兴农科院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生活。

 

追本溯源忆红船,砥砺前行扬新帆

嘉兴,中共一大的诞生地。红船启梦,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置身于南湖革命纪念馆,跟随时光的脚步,从“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里,实践队员追随革命先辈的脚步,聆听历史的心声,探寻那不可磨灭的记忆碎片。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宣誓墙前,实践团队员们面向巨幅党旗,紧握右拳,昂首挺胸,顶着烈日酷暑,一起重温那庄严永恒的入党誓词。

驻足馆内,和少年志愿者们一起回溯那段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艰辛奋斗的革命战争史和为取得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不断前行的建设奋斗史。场馆中的虎门销烟、嘉兴火车站、南湖红船、万福桥等逼真场景,无一不让我们身临其境,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峥嵘岁月历历在目。红船行天下,革命战士以敢为天下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情怀换来了如今的光辉岁月。这些先辈们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撼和感动,更多的是今后的责任和担当。

实践队员们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

美丽乡村:插上改革的翅膀,丑小鸭化身白天鹅

古色古香的水乡建筑、平整干净的乡野小道、蜿蜒曲折的河浜水系……初秋时节,置身于秀洲区新塍镇的潘家浜村,这里的安静祥和让游客从都市生活的喧嚣中抽离,一幅幅青翠自然、整洁幽静的美丽乡村风景、一张张纯真自然的笑脸,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徐徐展开,让游客见证打造美丽乡村的丰硕成果。近年来,潘家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增加了颜值,现在时不时在该村河道边还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白鹭来栖息,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也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原来杂乱乱堆的荒地被改造成了休闲公园,原本脏乱老旧的农房修缮成为特色民宿……潘家浜村通过整治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从原来的“养猪村”华丽变身为如今的旅游胜地。

惟变者进,惟变者强,惟变者胜。在潘家浜村,创业与乡愁同在,现代与传统交融,人与自然共生。崭新的桑梓情·养心地·梦里水乡潘家浜也已经破茧而出,未来,它将振动美丽翅膀,在乡村旅游的蓝海里,掀起蝴蝶效应

美丽的“善美潘家浜”

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时,探究新兴养殖新模式

华腾牧业生猪养殖基地--猪舍里庄园是以生猪养殖为基础,集生产、加工、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牧场占地面积320亩,分水稻区、蔬菜区、认领区、养殖区、展示区等,形成了生态农业模式,是桐乡市首批通过污染治理达标验收的生猪养殖场,是桐乡市第一批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飞猪馆——猪肉系列产品展示厅,展示从原料、饲料到养殖、屠宰、深加工到销售及售后的全过程。采摘、农事认领体验区。基地占地约30亩,种植各类有机水果蔬菜,建设小型猪只认养区,游客可以分区域认领、饲养小猪。园区内搭建木制结构小屋及管道式别墅,参观者可以在周末及闲暇日在此休闲度假,开展亲子游,野炊、品尝各式的有机蔬菜和水果。

华腾牧业相比传统的养殖产业,实现了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猪粪加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生猪饲养中无添加激素,确保了猪肉品质和质量安全,完全贯彻了能源节约,环保安全的新型农业理念,并且将牧业和旅游业完美结合,在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华腾猪舍里前的留影

大麻镇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基地,与传统的淡水养殖不同,这座约百亩水塘中搭建起了10条长约25米的流动水槽,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鱼被“圈养”在养殖跑道中。跑道一侧的推水增氧装置使塘水不间断地在“跑道”内循环流动,跑道里的鱼儿争先恐后地顶着水流不断摆尾,好似在跑步健身。基地负责人沈天富告诉实践队员,“跑道”养鱼是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进为动态循环流水“生态式圈养”的新模式,让流动的水不间断地在‘跑道’内流过,带来氧气、食物等,带走粪便、残渣,将外塘水体用于净化水质和修复水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高产、高效养殖新模式。”

领略了华腾牧业生猪养殖基地以及大麻镇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基地,浙大农学学子无一不深刻领会到了高效生态农业背后深层次的涵义。“飞猪”以及“跑鱼”这两种新的生态养殖方式立足于科学技术的支撑,同时推动了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在新时代下,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飞猪”和“跑鱼”的种植模式,不仅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是今后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内容。

 

走进育苗基地,探索果蔬育苗新历程

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目前主要经营蔬菜、瓜果及农业新产品的开发。公司下属的现代化果蔬育苗中心是海盐县通过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建立的现代化蔬菜育苗企业。与传统的果蔬育苗技术相比,该育苗中心摒弃陈旧的人工劳作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引进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潮汐式育苗设备、温湿度实时监控和全程物联网控制的现代化技术。目前育苗中心拥有苗床面积6100平方米,全年育苗能力达到1200万棵,服务面积达60007000亩,目前果蔬育苗服务已辐射全县及上海、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地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

实践队员在种植基地前留影

江南电商葡萄,给你不一样的style

绿江葡萄合作社是一家专业从事葡萄生产、新品种培育、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及相配套农业投入、供应于一体的农业股份制经济组织。合作社始终坚持在创业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求发展,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全面实行多元化服务的农技推广体系。

合作社最初以水稻种植为主,在朱屹峰等产业带头人的带领下逐渐向经济作物葡萄改变,在种植过程中,逐步实现传统栽培技术向现代栽培技术的转变,成立江南村首家合作社,推广优质新品种、连栋大棚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技术、统一收购包装,创建了江南葡萄品牌,带领种植户走上葡萄产业化道路。

合作社在提高葡萄鲜果产品的质量前提下,对社员生产的葡萄产品实施统一收购、包装,以江南葡萄品牌销售,解决社员的销售难题。组织开展帮扶结对,组织合作社中的党员技术骨干参与到扶贫帮困、技术传播中。无偿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对贫困的残疾家庭,直接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2010年开始,每年给贫困种植户无偿提供农资,扶持资金达到6.5万元。

互联网+背景下,水果生鲜电商成为电商行业的全新增长点,借助电商平台销售生鲜水果,已成为鲜果销售的重要途径。从2017年起,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电商、互联网+农业模式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也成为大桥镇葡萄产业的输出标准,促进了上游供应链改革,助推了大桥镇葡萄产业的品牌打造。


实践团成员参观大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科技体系。参观学习完葡萄新型栽培技术和果蔬种植新技术,了解葡萄电商和果蔬种植行业当前的发展,队员们切实感受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永远不能被忽视,新型农业模式不仅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更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

 

三农情,嘉禾魂:“南繁精神”,四代育种人的无悔坚守

实践队员们集体参观了嘉兴农科院你的科普展示厅,了解了嘉兴农科院发展的前世今生。在嘉兴农科院育种的50多年里,嘉兴农科院以姚海根、杨尧城为第一代,李金军为第二代,富昊伟、黄海祥、姚坚为第三代,蔡之军、蔡金洋、李友发等为第四代,齐齐整整的四代育种人。选育出水稻新品种14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4.2亿亩,增产粮食80多亿公斤!

这些育种家们,他们无怨无悔,带着“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为人民谋幸福。因为江南的气候只能种植一季到两季水稻。整整48年,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进程,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他们抛家别子,像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陵水种水稻48年间,嘉兴农科院四代育种人层层接力,培育出一批批屡创记录的水稻良种。他们被称作“南繁人”,他们是如此普通,又是如此不同寻常。

队员们参观科普厅


博士生论坛:学术交流,知识没有界限

嘉兴农科院和浙江大学农学院是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建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已多次展开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嘉兴农科院实践的一个月时间里,12名博士生参与学术交流论坛并进行汇报。

会上,12位博士生们分别就各自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创新点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互动提问环节,农科院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就相关的研究热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报告会现场气氛浓厚,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通过博士生论坛交流活动,让农科院的老师们能够了解到目前的相关学科的前沿信息,及时把握前沿研究动态。也给博士生们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了博士生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

博士生论坛交流活动现场

 

回顾在农科院实践的一个月里,队员们在嘉兴农科院里各有所获。郑鹏主要就如何改良葡萄的储藏期品质进行技术研究;于小星对南湖菱和水芹等水生蔬菜组织进行培养体系的构建;王征鸿主要对鲜食蚕豆人工春化的处理技术开展实验;吴斌琰和裘程炜一起对浙北常规晚粳稻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的机理及技术集成展开探讨;都慧对甜瓜抗白粉病性分子标记进行了筛选;刘梦菊和王芳采用多重PCR技术,设计一系列引物进行检测水稻分子标记;熊笑辉和盛况主要研究了高产优质基因GS3GW8GW7LGY3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龙正南和张厚朴分别利用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药剂研究了在露地辣椒种植体系中的消解特征。

时光匆匆,一晃眼实践的日子行将结束。在这一个月里,队员们慢慢互相熟悉了彼此,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也让我们从实践生产生活中看到了一位位育种家们身上的“南繁精神”、领略了“红船精神”带给我们的触动,体验了现代农业的高效和生态,沉醉于潘家浜村的美丽乡景。在带给我们这个感动和震撼的同时,也更加明白在今后的科研工作该如何去发挥好农学学子的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