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这么多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一起为祖国的农业努力着,就像是一个个相互联动齿轮,共同旋转发动着农业这个大引擎。他们挥洒汗水,他们不计辛劳,只为在自己的一方领域做出中国特色,我看到的是中国农业的希望和未来”。
7月19日至28日,由竺可桢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腾老师、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金敏老师、神农班班主任李飞老师的带队的“神农班赴京蒙调研中国农业现状社会实践”项目圆满完成,共有29名实践团成员包括首届神农班同学及农学院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
从北京到1000公里外的内蒙古,实践团先后走访了10余所国内顶尖权威的农业相关机构、高校、企业,秉承“看、谈、思”三部曲的调研宗旨对我国农业多元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捕捉。“看”,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业领域权威检验实验与创新实验的进行过程,零距离接触到了现代农科前沿技术,完成知识与实体的连接;“谈”,通过座谈会了解农业生产、安全背后的运行原理与经济、社会价值,及中国相关农业政策与中国现代农企经营理念与模式。“思”:通过搭建创意互动平台,同行业专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在观点的碰撞中进一步深入、精进对概念、机制的理解,共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未来农业发展趋向。
走进一线,揭农业监管真相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发展,居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与低迷的农业产能之间的矛盾使得传统的农业种植手段与技术面临重重打击。关乎全球民生的作物种植安全化、规模化的、标准化、高效化等诸多难题倒逼着现代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从而不断衍生出诸多新兴技术及产品,以保障作物产量、减少环境反噬。面临这些新兴事物,“中国决策者”是如何做好监管工作,使得广大民众真正接纳这些技术发展的产物?
为解答以上疑问,实践团走进一线监管部门,来到了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分别同叶纪明主任、袁善奎博士、朱水芳所长进行交流。据调研,我国现已形成严格的农业监管“九连环”,其中在转基因生物安全层面,已建立了转基因安全管理体系监管举措,实行严格执法检查,完善监督举报信息管理制度;在农药行业,确定了新形势下的农药管理办法,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落实登记制度;在检验检疫领域,结合实际,以抓源头、重监管、强协作为核心,建立了国门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各部门依托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科学技术、严密的监管手段,实现了农业安全的层层监管、丝丝入扣,体现中国决策者在生物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中肩负的使命。同时,农学学子应当增强专业知识,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认识,为国家新型农业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信心和力量。
交流访谈,探农业科技前沿
“尚农崇德,求是创新”,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简称作物所)的发展理念,与神农班班训“兴本为民,达济天下”不谋而合,让新时代农人始终牢记农业技术创新的首要目标,定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了解中国农业科技前沿及其应用前景,实践团赴国家种质资源库、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开启了对农科前沿技术的探寻。据悉,我国种质资源有序、高效的保存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丰富生物多样性、保存优异基因和培育新品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同环发所曾章华教授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对农业纳米科技这一陌生的前沿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态势,共同展望了未来新型农药的研发应用趋势。
面对时下前沿科技的融合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为近距离观察农科人才的复合培养的模式与理念,实践团先后来到了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部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在信息学家的眼中,生命传递即是信息传递,对生命的探索就是对生物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生物信息研究所的古槿老师鼓励大家:“生命是复杂的信息系统,农业与生物信息的交叉大有可为”。而在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院长亲自接待了实践团,并分享了自己的理念:“我们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要注重农民本身,真正为农民着想的念头。”
多元碰撞,悟农业创新未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凸显,农业创新创业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如何完成产业升级、打造品牌也成为诸多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一道思考题。面对这一开放式的问题,诺亚农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农信互联和圣牧高科等企业创新性地将农业与多产业结合,分别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多维度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依托城市,助力都市农业发展。诺亚农庄充分利用城市的科技、资金及市场优势和农业的现代技术及有机种植防虫防病手段,实现了“周年供应包括茄果类在内的有机蔬菜”,发展成了具有休闲娱乐等多种增值服务的现代农企。
依托互联网,助力数字化农业发展。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始终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理念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其子公司农信互联将农业与互联网结合,得到信息-实体-金融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企模式,猪联网——实现了生猪养殖销售的数字化管理手段则是其典型代表。
农业与生态结合,助力中国沙漠化治理。圣牧集团于2009年进驻乌兰布和沙漠,经过近八年的不懈奋斗,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形成了封闭循环的有机生态圈,使八千多万棵沙生树木扎根于此,三十万亩荒漠化为牧用。圣牧高科通过形成完整的有机草业、牧业、奶业的有机生态产业链,开拓出一条沙漠治理和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沙草全程有机奶产业发展之路,为沙漠治理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
兴本为民,达济天下
历经10天调研,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中国农业相关一线监管部门在产品监管与民众引导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与机制,接触到了农科前沿科技的发展应用趋势,并近距离观察了现代化农企多元丰富的经营模式,对自己所将要投身的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看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股力量,自豪与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在感慨“农业大有可为”的同时不禁引发思考:我可以为农业的哪一个领域带去变革性的进步?我的志趣将会引导我向哪一个领域不断进发? “为国献身”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新时代农人得以清醒准确地认识到需要自己献身的处所。中国农业现状的调研已告一段落,而这仅是我们“兴本为民,达济天下”之路的起点。前路浩渺,任吾等双翼一振,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