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士生社会实践】扎根浙江省农科院,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浙江大学农学院赴浙江省农科院博士生社会实践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7-09-04 访问次数:1096

  201775日上午,浙江大学农学院赴浙江省农科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农学院王晓伟老师省农科院人事处黄佳男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昆虫所、蔬菜所、农药所等不同专业,大家在交叉学习中共同进步。



(省农科院黄佳男老师主持欢迎仪式)

迈入科研创新基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恰逢小暑时节,实践队员们前往位于海宁市许村镇的省农科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进行了参观考察,重点参观了智能温室果树育种水稻育秧等基地科研创新示范区。在农技员的介绍下,队员们获知省农科院曾荣获多项省发明奖,科学进步奖等,这些奖的背后需要大量科研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通过此次考察,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省农科院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队员各自进入不同的课题组深入了解省农科院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通过在水稻育种课题组一个月的实践考察,实践队了解到水稻课题组在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比如培育出晚粳稻核心种质“测21”,并以“测21”为亲本自育品种54个,审定77次,获植物新品种权5个,在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等地累计种植1.810亿亩,增产稻谷46.608亿公斤,创造社会经济效益61.035亿元。提供核心种质测21及其衍生品种给中国水稻研究所等40个单位作亲本利用,在浙、苏、沪、皖、桂、鄂、翼、豫、黔、津、吉、辽、新等省()审定宁粳1号、甬优12号等新品种195个,审定221次,累计种植1.728亿亩,助推了我国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的大发展。其他课题组,例如果树课题组、油菜课题组甘薯课题组玉米课题组番茄课题组白菜课题组等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对省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浙江省农科院在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这些成果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任何一个成果都饱含了科研人员的努力和汗水。同时我们也从这些成果转化的案例中总结出很多先进的经验,相信可以为今后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借鉴。

(科研创新成果展板)

不惧高温酷暑,彰显“求是”精神

实践队在省农科院徐红星研究员的带领下于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仙居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调研活动。抵达基地的当天下午,种田大户张清早已等候在旁,随后张主任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实验基地的基本情况,并带领大家参观了他的大型农业机械,包括插秧机,收割机,施药等。

调查期间,实践队员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被分配了不同的工作任务,在本次汾口镇的水稻试验田中需要对327个品种的水稻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各种蜘蛛的数量进行统计,此外还对水稻分蘖数、枯心数、卷苞数的统计,从而对水稻品种的抗虫性给出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查结束后,实践队员们总结道:此次乡下调研注定不平淡,它源于基层却不止于基层。短短三天,足以完美地诠释出“求是学子”不怕吃苦,不惧艰辛的优良作风。

(实践队员在田间调查)


聆听先辈坚定科研路,续写青春开拓创新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实“两学一做” 常态化,践行优秀党员标准,实践团队与农科院共建临时党支部一场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的学术交流会在浙江省农科院第二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省农科院人事处处长蒋永清主持,省农科院张小明研究员、王汉荣研究员,省农科院实践基地指导老师黄佳男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集体成员出席了本次交流会交流会的核心要义旨在给同学们提供更贴近生产实际的视角来寻觅科学探索和科研创新的魅力。

(蒋永清处长主持会议)

据介绍,张小明和王汉荣研究员是省农科院特约嘉宾,一直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其中张小明研究员已坚守在水稻育种岗位上长达数十载,目前已培育审定水稻新品种25个,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学技术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汉荣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病理研究工作,多次临危受命为蔬菜种植户解决病虫害成灾问题,曾多次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现任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会上两位研究员与大家分享了他们自身扎根农业的心路历程和先进事迹,在互动交流后队员们表示受益匪浅

张小明研究员“我与水稻育种”为主题的叙说拉开帷幕,追溯了自身从求学到就业的峥嵘岁月一干就是40年。“水稻是跟着太阳走,我们比农民还农民”,整地、播种、育秧到移栽、田间管理以及杂交、选种每个环节亲力亲为,“大田就是水稻育种的实验室”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勉励我们要怀抱热情投身农业研究,保持开拓创新思维,学会阶段性总结工作以便聚焦今后研究思路。

王汉荣研究员开门见山,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为案例,在他鞭辟入里的叙述中一句看似简单的“首先得判断是生理还是病理问题,才能确定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方向”背后有无数的汗水和难以形容的辛劳,知易行难!把握农业企业需求,提供优质科技支撑一直是贯穿王汉荣研究员科学探索的生命线,为产业提供科技保障,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张小明研究员(左),王汉荣研究员(中),蒋永清处长(右)

会议最后蒋永清处长赠“顶天立地”于在座博士生,“顶天”即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发表高水平文章,取得领先科技成果,“立地”指攻坚克难,扎根实际,解决生产问题。今后在爱农、学农、为农的路上,队员们定会以优秀前辈科研路上的坚定信念为旗帜,勇敢向前,续写具有时代特色的开拓创新篇章!


聚焦省党代会,砥砺奋斗向未来

实践临时党支部在省农科院第二会议室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集中学习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内容,系统传达党代会精神

活动第一阶段,高月同志向全体成员介绍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情况,对党代会工作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使大家对大会内容和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第二阶段,吴丽元同志为检验大家现场学习成果,组织开展了紧张刺激的知识竞赛活动,经过数轮激烈的比拼,难分伯仲,将活动推向一次次高潮。答题期间,大家踊跃发言,纷纷畅谈对党代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反响热烈。


(吴丽元同志组织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最后,大家共同观看了迎接党代会专题片《扬帆正当时,起航砥砺行》,深刻体会到必须紧紧围绕“两个高水平”的宏伟目标,把握主要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坚持精准施策,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实现浙江发展的美好蓝图。本次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坚定了党员的理想信念,激发党员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动力,深入领会浙江省今后的发展目标、战略方针和具体要求,以党代会精神指导科研与工作实际,自觉肩负起崇高使命和责任,为创建富强、法治、文化、平安、美丽和清廉浙江做出积极贡献。


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圆满结束,实践队员纷纷感叹道:“这一个月的时间恍如白驹过隙,大家即将整理行囊离开这个朝昔相处的地方。短短一个月,大家深刻领悟到省农科院基层工作者不怕吃苦,不惧艰辛的优良作风。他们这种勇于吃苦、甘于付出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去认真学习。此外,调研期间大家互帮互助的精神,让人如此的记忆犹新,或许正是这份“求是学子”的团结合作让我们铭记住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每一份付出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