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实践】金秋时节金秋梨,苗疆腹地苗疆果——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赴贵州台江团队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6-08-05 访问次数:92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精神,加强青年学生培养,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举措,浙江大学农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奔赴各省贫困山区开展社会调研和帮扶实践活动。
 
2016年7月31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赴贵州省台江县,围绕“发现西部之美”,开展“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实践活动。由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同组成的12人实践团队在农学院团委副书记方俊老师的带领下,在台江展开社会实践。实践团得到了共青团台江县委、台江县农业局和台江电商办的热情接待。
实践最初三天,团队以进行实践第一阶段“发现西部之美—最美农产品”的主题调研为主。该阶段主要以考察金秋梨种植基地、访问金秋梨种植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引进浙江优势品种为主,以“科技兴农,服务三农“为核心要求,切实做好台江特色农产品——金秋梨的产业的调研、推广与发展。
 
8月1日,在台江县农业局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台江县台盘乡和革一镇小农场进行台江县特色农产品金秋梨的产业调研。台江县金秋梨种植面积约3.2万亩,其中通过合作社进行生产销售的种植面积8500亩,约150户。
台盘乡种植大户潘志洪、潘兴忠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金秋梨的种植管理方法,并阐述了套袋技术在金秋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潘家每年除了依靠金秋梨的收入,还在果园中饲养70余头猪,同时林下还种植了魔芋和南瓜等作物,充分利用生产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随后走访的南瓦金秋梨基地同样也是利用林下空间进行鸡、鹅养殖,在培育金秋梨的同时,多付出多收获。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套袋对金秋梨的作用,实践成员们走访了革一小农场,这里有50亩未套袋的金秋梨,在成色、果皮厚度、口感、甜度、成熟时间上,都与套袋的金秋梨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各有利弊。此行除了重点考察金秋梨产业,实践团队也了解到当地也在开发种植一些梨和桃的新品种,对台江果业的发展起一定的引导和探路作用。
8月2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打革坝,听取了“金秋梨”种植大户李先福先生关于金秋梨种植、产量、销量和收益等情况的相关介绍。基地的总体种植情况良好,总占地面积200余亩,如今金秋梨产量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品质较高、市场销售走俏。随后实践团队前往台雄,近距离实地观察了台雄“金秋梨”种植基地的生长情况,考察了基地销售的金秋梨行情,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随后,实践团前往台江县圣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台江水果深加工产业的相关情况。在与公司管理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就公司的水果原材料来源问题、深加工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产品产量问题以及后续销售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了解,掌握了目前台江县水果加工产业现状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金秋梨实地访问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听取了台江县农业局陈有君理事长对台江县“金秋梨”产业发展相关情况的汇报,了解了农业局所掌握的台江整体“金秋梨”产业发展情况(如存在的相关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农业局将对台江县“金秋梨”产业发展采取的重要措施,获益匪浅。
 
8月3日,实践团队与台江县农业局共同举办了“台江县农业局果树栽培技术培训会”。台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熊老师、浙江大学农学院学生周秀琳、李朝晖及当地果农代表杨桂平在会上做了报告。台江县金秋梨种植户代表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台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熊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台江县金秋梨产业的相关情况。金秋梨属于砂梨系,台江县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金秋梨推广种植,台江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当地金秋梨具有含糖量高、维生素C含量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金秋梨迅速成为台江县主栽品种,台江县金秋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每亩经济收益可达2000元。但近年来,台江当地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导致的金秋梨品质问题渐渐凸显。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栽培,当地金秋梨出现含糖量降低、石细胞含量升高、硬度增加等问题,经济效益有所下降。此外,台江当地多为山地林地,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人工劳动成本高等问题愈发限制了金秋梨种植产业的发展。熊老师表示,台江金秋梨种植需要加强栽培管理,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增施微量元素,提高果实品质,拓宽市场。
实践团队通过近几日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台江当地梨种植以晚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金秋梨于8月底至9月初上市,缺乏早熟品种。实践团此行从浙江带来了两个优势早熟梨品种——翠冠和翠玉。在浙江地区,翠冠梨于7月中下旬上市,翠玉在7月上中旬即可上市,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等特点,且翠玉梨耐贮藏,货架期长,引进早熟梨品种可弥补台江县早熟梨的空缺,使得台江县梨品种多元化,延长上市期,拓宽市场。随后,实践团就近期走访调研的情况为当地金秋梨种植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金秋梨种植园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台江金秋梨林下种植有魔芋、南瓜、红薯及养殖禽类的尝试,可以从林畜、林菜、林草、林菌、林药、林油、林粮等方面考虑,发展台江特色的林下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台江当地许多果农都有着十余年的果树栽培经验,杨桂平便是其中一位。他不仅种植金秋梨,还从全国各地引进梨、桃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在自家果园里进行杂交实验,选种育种,探索适宜台江当地种植的梨、桃品种,并从中发现了优质的芽变。杨桂平分享道:“种果树一定要善于发现芽变,注意保留种质资源。”
会议最后,电商办相关专家为台江当地果农带来了电子商务培训,随后进行了座谈会,各方就台江县梨产业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目前台江金秋梨市场销路不够完善,通过传统的方式销售可能会出现滞销的情况,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于台江县梨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具有重大意义。台江县梨产业需要在品牌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化、栽培管理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销路搭建、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实现台江县梨产业的更好发展。
 
文:洪叶
图:周秀琳 林恬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