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实践】科技支农,服务三农——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赴贵州台江团队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6-08-05 访问次数:67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精神,加强青年学生培养,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举措,浙江大学农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奔赴各省贫困山区开展社会调研和帮扶实践活动。
 
2016年8月3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赴贵州省台江县实践团与台江县农业局共同举办了“台江县农业局果树栽培技术培训会”。台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熊老师、浙江大学农学院学生周秀琳、李朝晖及当地果农代表杨桂平在会上做了报告。台江县金秋梨种植者代表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台江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熊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台江县金秋梨产业的相关情况。金秋梨属于沙梨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全国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台江地区昼夜温差可达12℃,于上世纪90年代引进金秋梨推广种植,台江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当地金秋梨具有含糖量高、维生素C含量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金秋梨迅速成为台江县主栽品种,台江县金秋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每亩经济收益可达2000元。但近年来,台江当地土质保水保肥能力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导致的金秋梨品质问题渐渐凸显。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栽培,当地金秋梨出现含糖量降低、石细胞含量升高、硬度增加等问题,经济效益有所下降。此外,台江当地多为山地林地,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人工劳动成本高等问题愈发限制了金秋梨种植产业的发展。熊老师表示,台江金秋梨种植需要加强栽培管理,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增施微量元素,提高果实品质,拓宽市场。
浙江大学农科学子赴台江实践团通过近几日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台江当地梨种植以晚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金秋梨于8月底至9月初上市,缺乏早熟品种。实践团此行从浙江带来了两个优势早熟梨品种——翠冠和翠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生周秀琳从外形特征、生长习性、栽培管理、SWOT分析等方面介绍了者两个早熟品种。在浙江地区,翠冠梨于7月中下旬上市,翠玉在7月上中旬即可上市,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等特点,且翠玉梨耐贮藏,货架期长,引进早熟梨品种可弥补台江县早熟梨的空缺,使得台江县梨品种多元化,延长上市期,拓宽市场。随后,实践团就近期走访调研的情况为当地金秋梨种植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金秋梨种植园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台江金秋梨林下种植有魔芋、南瓜、红薯及养殖禽类的尝试,可以从林畜、林菜、林草、林菌、林药、林油、林粮等方面考虑,发展台江特色的林下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台江当地许多果农都有着十余年的果树栽培经验,杨桂平便是其中一位。他不仅种植金秋梨,还从全国各地引进梨、桃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在自家果园里进行杂交实验,选种育种,探索适宜台江当地种植的梨、桃品种,并从中发现了优质的芽变。杨桂平分享道:“种果树一定要善于发现芽变,注意保留种质资源。”
会议最后,电商办相关专家为台江当地果农带来了电子商务培训,随后进行了座谈会,各方就台江县梨产业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目前台江金秋梨市场销路不够完善,通过传统的方式销售可能会出现滞销的情况,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于台江县梨产品的宣传和销售具有重大意义。台江县梨产业需要在品牌建立、产品质量标准化、栽培管理规范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销路搭建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实现台江县梨产业的更好发展。
文:洪叶
图:林恬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