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精神,加强青年学生培养,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大举措,浙江大学农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奔赴各省贫困山区开展社会调研和帮扶实践活动。
2016年8月2日,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硕士团在农学院副院长王岳飞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云南昌宁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在当地县茶办张德恩主任、李湘副主任、茶叶站站洪志站长、王洪斌副站长的陪同下,一同参观考察当地知名特色茶企业、茶园基地。
千年茶乡| 上山上水出好茶
自古道“千年古道马帮来,昌宁古茶走夷方”,昌宁县坐落于滇西高原,境内古茶树、古茶园分布广泛。实践团一行在李湘主任的带领下,考察古茶群落最多的温泉镇联席村,这里的每一棵古茶树都有严格的古茶树管理规章制度、详细的挂牌信息登记。据茶办李主任及当地负责人介绍,全县共有48个古茶树群落,百年古茶树分布4万亩,数量达20余万株,其中千年以上达1万余株。2015年全县古茶树干茶产量500余吨,产值高于1.5亿元。温泉镇这一个镇的投采茶园面积达8万余亩,人均3.5余亩茶园。该镇从茶叶领域获得的工农业总产值达4.57亿元,茶农户均3.5万余元,人均茶叶收入9700多元,无论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均价还是茶农收入均居云南全省乡镇第一。与此同时,全镇拥有野生古茶树7.4万多株,居云南全省乡镇第一。

特色茶企| 好牌好茶传文化
据李主任介绍,昌宁县茶叶初制所有451个,初精合营茶厂18个,获得QS认证茶叶企业33个,有CTC红碎茶生产线7条,培育了“昌宁红”“尼诺”“勐鑫”“黄家寨”等知名品牌。茶学博士硕士团赴昌宁红茶业集团总部、综合文化展馆及团树分厂参观学习。在昌宁红集团团树分厂,展示了茶从鲜叶一步步转化成颗粒紧结、浓强鲜爽的红碎茶,其整条生产线世界领先,具有清洁、高效、标准化的特点。随后,队员们赴集团总部参观学习,源于1958年的“昌宁红”,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品一口昌宁红,满口留香”。
调研团的第二站是龙润茶厂。调研团参观了其70年代保留下来的苏式仓库,彰显人性化设计,以保证茶叶的良好储藏。随后参观了龙润普洱生产线,其每个生产环节质量严格把控,“以制药的经验制茶”已融入品牌文化。作为普洱茶的十大品牌之一,同时曾作为北京奥运会特许生产商,“龙润”正带领着云南普洱勇敢迈步,平稳向前!
茶学博士硕士团还参观了昌宁县遐尔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推大叶种红茶,造型包括松针型、卷曲型等,原料供应批发为主。老板是一位年轻的企业家,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为人亲和,曾在昌宁红集团和云南白药2012年任职。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凭借自己对茶叶的热爱和丰富的管理制茶经验,排除万难自主创业,如今企业已初具规模,更是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作为一个对茶充满热爱的年轻人,他的吃苦和开拓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年轻茶人学习!

风韵茶城| “四进”茶文化
昌宁的茶文化氛围浓郁,全县也蓬勃开展茶文化“四进”活动,现代茶艺、茶道表演、茶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无处不彰显着千年茶乡的风韵。浙大茶学实践团在调研温泉中心小学时,感慨道:“千年古茶树下,孩子们身着茶服,温杯-投茶-润茶-注水-品茗,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模有样。美哉!这才是对文化最好的传承。”茶文化多方面、多层次,既有形式的实践,也有茶道的觉解,既有文化的精魄,也有人生的历练,既有家庭的熏陶,更有校园的耳濡目染……温泉中心小学校长讲到,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让茶文化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禁庆幸大山深处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和老师!

历经短暂的调研考察,昌宁县的茶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优越的内在品质、丰富规范的古茶资源、知名的品牌效应和政府对茶文化推广的支持,真不愧为“彩云之南雾故乡”----千年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