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性启动的一年,浙江大学以“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月14日至7月23日,浙江大学20余名大学生在浙江大学三农协会的组织下,组成支教队伍、支农队伍、调研队伍,赴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原标题:走进江南沿海小镇,关注当地经济民生
——浙江大学三农协会赴浙江温岭泽国镇学子社会实践纪录
七月江南,酷热难挡学子实践决心;泽国小镇,艰苦激发团队前进热情。
江南水乡,孕育一方淳朴民风,台州商埠,扼水陆交通之咽喉,怀着对文化的敬仰,对社会的关切之心,浙大学子带着一片赤诚之心,来到了这片人文荟萃、物富人丰的土地。在这里,有一双双渴盼知识的眼睛;在这里,有欣欣向荣的工商业;在这里,有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循着小镇悠久历史,浙大学子们发现一个又一个发展故事,秉承浙大精神,浙大学子顶着炎炎夏日,教授点滴知识。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求是学子,愿献一份绵薄之力,为当地社会注入新鲜活力。
2016年7月,在浙江大学团委的鼎力支持下,浙江大学三农协会温岭实践团队奔赴温岭泽国镇,团队分为调研小队、支教小队、支农小队,展开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工作。2016年正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第三个年头,党中央、政府对于“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着周密的部署,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大框架基本形成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这一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以空前的热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之中。关注国家的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应当充分抓住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迎接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结合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积极融入社会大课堂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身体力行,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对当代青年的号召,并为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温岭泽国镇调研
——探百年酒厂传统工艺,究国有企业前世今生
温岭泽国镇调研团队对当地进行一番考察后,了解到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繁荣,政府对特色农产品培育也存在着帮扶政策,其中,黄酒产业,拥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更是调查的典型。
在当地团委书记的指导下,调研小分队来到了浙江温岭万昌酱园进行考察。在酒厂副总经理张先生的带领下,调研小分队了解了酒厂百年来曲折的发展历史,其中有历代总裁兢兢业业的经营故事,老酒厂的改革换代的故事,国有企业的改制故事等。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下来的几天,调研小组参观了黄酒制作的工艺流程,还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基于对酒厂经营现状和改革历史的了解,调研小组通过分析发现,酒厂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因素,当地劣质黄酒对传统优质黄酒构成竞争,并存在恶性竞争情节,逐年拉低黄酒质量。另一方面是自身因素,工厂人员冗杂,缺乏创新热情,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当然,酒厂还存在客观地域因素限制,生产效率低下,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
温岭泽国镇支农
——调研特色农场品,探求新兴发展点
“甘蔗,有竹、荻二种,其茎有节,春种冬成。其汁煮之则成黑糖,又煮则成白糖。今闽人糖霜多取诸此。” 明代《嘉靖太平县志》中如是记载道,从明代开始,温岭便开始甘蔗的种植,至今至少已有450年的栽培历史。实践团队顺应“十三五”规划中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就温岭泽国镇特色农产品——果蔗展开调研活动。实践团结合资料整理与实地走访,对最近十几年泽国镇果蔗产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将泽国镇联树村果蔗种植区作为实地走访重点,力求在重点走访中探求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最后提出相关的果蔗产业发展看法,争取为如何稳步发展温岭果蔗的产业化经营、实现温岭果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等问题献计献策。

团队通过走访泽国镇团委和新农村办公室了解时下果蔗扶持政策。各级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对温岭果蔗的发展提供扶持,推动整个地区果蔗产业的发展,促使温岭市快速发展为“果蔗之乡”。而在走访果蔗研究所的过程中,研究所所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泽国镇果蔗发展现状及其瓶颈,同时他表示对果蔗行业未来充满信心。为了更加深入的调研温岭果蔗农产品和了解它的实际种植、生产、交易情况,实践团队前往温岭市泽国镇联树村对该地的联树果蔗合作社和当地村民进行了实地走访。在温岭市果蔗专业技术协会会长王文斌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果蔗种植区,王先生与我们交流了他对泽国果蔗行业的未来展望,希望泽国镇果蔗能找到如电商销售等的新出路。我们也相信,在泽国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泽国镇乃至温岭的果蔗行业将会迎来又一春。

温岭泽国镇支教
——支援农村教育,开展多彩支教
农村教育经过长足的发展,从以往的入学困难和极度贫乏的于基础教育资源的困窘中已然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村教育依然是国情要求下不容懈怠的重要问题。农村的学龄儿童相对来说,面临着更多心理方面的困惑,同时应试教育的压力容易导致学习上的受挫,而这种受挫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疏解,导致农村学生更容易被辍学以及深度教育的缺乏等问题困扰,暴露出严重的学习兴趣丧失。
此次浙江大学温岭支教实践团队带着让孩子们找回学习的快乐的初衷来到了温岭泽国镇第四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实践队员们首先进行了破冰互动,迅速创建了班级组织,使来自不同班级的陌生的一群孩子们凝聚了起来。实践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但平时孩子们鲜有接触的拓展类课程如剪纸、舞蹈、摄影、日语等,令孩子们感受了“我要学”的快乐,从第一天见面的焦急的等待放学,到一周后拉着我们询问摄影的秘诀,问我们何时才能再来给他们上日语课,到临别之际的恋恋不舍,我们很欣慰地目睹孩子们在短暂的12天中飞速的成长。团队成员也配合校方的安排,分年级开展了暑期实践活动,通过敬老院服务、感恩教育等项目让孩子们感受了美德的美好,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暑期作业的辅导和基础课程的温习,并组织了由孩子们自己排演得多个精彩的展示节目组成的结营仪式,团队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纺,对孩子们蓬勃的朝气表达了由衷的赞许,同时也倾听了这些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畅想。
暑期支教实践在短暂的时间内帮助孩子们感受多种多样的学习,帮助他们重拾对世界的好奇,也与孩子们之间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求是学子走进企业,走进教室,走进工厂,以切身行动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响应社会需求,以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第一次,我们真正有了对社会深层次的认识,真正有了对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真正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这样一段夏日之旅,这样一种无悔青春,我们必将终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