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实践】“发现西部之美,聚焦精准扶贫”之教育扶贫篇 ——记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赴贵州威宁实践团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活动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6-07-18 访问次数:186

 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致使偏远和乡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严重受限,这也是我国历年来所着力解决的重要教育问题。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未来五年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教育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核心部分,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目标,必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促进社会实现更大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有着重大意义。时至今日在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依然还存在着“上学难,上好学难”的问题。

  2016年7月11日始,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携手贵州大学农学院远赴贵州威宁开展“走访留守儿童,帮扶支教讲座”的专题活动。本次考察分为威宁石门乡光华小学遗址的参观、银龙小学支教讲座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三个部分,队员们搜集了当地教育现状的详情,体验了在当地小学的支教活动,并走访了赵家村的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教育质量,在实践活动中感恩生活、服务社会、敢于担当,为威宁的山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百年石门 文化高地

2016年7月11日,实践团乘车前往威宁石门乡光华小学遗址,参观伯格理文化建筑群。从威宁县城出发,历经4个小时的车程才抵达石门坎,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乡镇怎么说都难以与文明和辉煌搭上边,直到我们参观了光华小学和伯格理建筑群的遗址,在当地人自豪的解说中我们才了解到这块土地上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历史。1905年,英国传教士伯格理等人到石门传教、办学,创办光华学校教育体系,使这个方圆才几里的穷乡僻壤一下子明亮了起来,它成了苗族文字的发源地、云贵川交界的教育中心、农耕技术推广中心、麻风病等地方病的救助中心,还是足球之乡(中国第一支国家足球队队员大部分都是这里的乡民)。队员们用步履丈量着这块百年遗址,透过绿叶掩映下的断臂残骸,依稀可见这片闭塞之地当年被文明的曙光所照亮,不禁感叹着教书育人的神奇,感慨着文明潜藏的力量。

不畏艰辛 梦想前行

14日上午,浙贵学子前往威宁海边街道银龙小学开展“我有我的梦想”的主题支教活动。浙江大学的队员们首先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活跃了气氛,调动了现场小朋友们的参与积极性。在讲座中,队员们告诉在场的小朋友往后的求学生涯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心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浙大学子展示给小朋友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之后很多小朋友还分享了自己的梦想。随后贵大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童年经历与克服艰难困苦的决心毅力。“知识改变命运”,他们怀着深情说,曾经的我们是与你们是多么的相似,但你们如今求学的环境比之我们要好太多,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走入了更大的世界,你们也同样可以的。“不畏艰辛,梦想前行”,希望我们精心准备的讲座能给孩子们的心中播撒下一颗幼小的种子,经过阳光雨露之后,终成参天大树。

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教育扶贫

14日下午,调研团队自行分配走入赵家村农户家中开展一对一支教帮扶,调查村中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实践过程中,各小队通过积极研讨,形成留守儿童一对一的长期帮学支教方案。队员们进入到留守儿童家中,以面对面的细致交流询问孩子们在学业、心理、成长方面的情况,确认他们如今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并最后留下联系方式,一对一结对尽全力帮扶学生。此次教育扶贫计划预期五年,我们做好了长期帮扶的打算,后期以写信、电话、邮件的方式照顾学生生活上的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