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立足创新创业,感受农企脉搏,为自己打造一片新天地——记浙江大学农业创新创业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5-08-31 访问次数:272

为了解当今农业的现状,学习农业企业的理念,体验农业科技的魅力,感受农业精神的力量,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团委和浙江大学农业创新与创业俱乐部的组织下,由张颖老师、何水平老师、黄冲平副教授、英兰老师带队,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创新创业实践团奔赴多个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展开了调研实践活动。

在康源生态农场——浙江大学水稻研究基地推出的稻田动漫部落,成员们领略了一番创新型的农业,学会了如何使农业品牌化,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及寻找更多的资源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增值。在创新与创业座谈会上,农创的成员们和老师们探讨了当今农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大家的“米袋子、菜篮子”为目标的新农都,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销售平台,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商品渠道,大型的农贸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农都也开始寻求转型。通过开辟网络销售渠道,打造“特色街”等方式,新农都愈加有活力。

  

阳田农科向我们展示的是科技的力量!“农业技术化,产业品牌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掌握技术,以及用好技术的重要性。让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其整合了包括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先进的种植技术,“销售解决方案”的公司理念、“农业装备,种子肥料,种植技术”一体化销售的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

 

“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嘉兴农科院就像是追赶着太阳的人! 南繁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百折不饶,永不懈怠;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是嘉兴农科院四代育种人的真实写照。年复一年,坚持不懈,梦想接力,为培育良种,他们如候鸟迁徙一般,辗转于嘉兴与海南之间,十月至次年五月,在海南再加种一季水稻。育种人们离家千里,条件艰苦,忍受病痛,老一辈育种人甚至都无法为父母送终,为的就是那“一颗种子”。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相信南繁精神也是嘉兴育种人培育出来的一颗种子,在嘉兴农科院生根发芽,将南繁精神发扬光大,我们更相信在这一颗种子的影响下,更多的人能在更多的领域不断超越,坚持不懈。我们同时也希望南繁精神这颗种子,也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浙大农学院农创实践团队成员一起来到了延安路西湖营养协会的一个特色工作区——灯芯巷社区。灯芯巷社区位于杭州市中心,其文化底蕴丰厚,社区工作优秀,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贺国强等先后视察灯芯巷社区,对社区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知名的鲍大妈聊天室的创建人鲍倩为我们作了精彩的演讲,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努力和勇气,我们看到了一种“积极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我们更感受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我们发现了一个充满惊喜,蕴藏爱心的地方,“一道公益超市” 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企业捐赠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销售所得资金再回馈到社区,用来为社区服务。我们在灯芯巷社区收获了激励与感动,在个人人生价值方面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三天的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表示收获颇丰。通过了对传统型、创新型、技术型、公益型等多个农企的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农业发展现状与方向,现代农业的机遇与挑战,农企应有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知识将会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上的宝贵财富,帮助莘莘学子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