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七十年筚路蓝缕,农科人薪火相传,让历史昭示未来 ——浙江大学农学院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掠影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5-08-30 访问次数:298

七十年前,抗战胜利;七十年后,我们纪念这场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英雄壮举。

七十年前,老一辈农业科学家们面对落后的科研条件坚持探索;七十年后,我们农生学子在老一辈科学家所创造的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环境中成长成才。

七十年筚路蓝缕,农科人薪火相传;七十年风云巨变,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

一、温访前辈,拾忆西迁,求是血脉传承不息

 时间:2015.7.13~2015.8.02

地点:北京中科院遗传所

再忆抗日路,重续浙湄情。在农学院邹先定教授的引领下,农生学子拨开重重的历史云雾走进70年前浙大那段烽火硝烟辗转流离却弦歌不绝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之中,重温了浙大西迁办学的艰难历程。“荡丑虏之积秽,扬大汉之天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坚强勃发的精神,浙大师生才能一一克服物质上的重重困难,取得辉煌惊人的科研成果,那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灼灼其华的闪光一页!

看文军长征,扬中华之威。在浴火涅磐的艰苦岁月里,吴耕民、陈鸿逵、蔡邦华、卢守耕、朱祖祥、祝汝佐等一批科学家脱颖而出,从浙里走向卓越,使得我国的农业科学获奇迹般大步发展。邹老师勉励求是学子要有开阔的眼界,时刻要求自己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增添青春力量,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的光荣历史使命。

访科学殿堂,秉求是精神。带着了解生命科学,培养科研兴趣,深入科研训练的目的,浙大农学院学生团队于20157月赴北京中科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走进这个充满浓浓学术气息的地方开始长达两周的科研实习,并在此期间对中科院陈受宜、朱立煌和高彩霞三位老师进行了关于“农科教育演变历程”的主题访谈。在访谈中了解到,过去农科教育的条件比较落后,困难重重,但在老一辈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下,我国农业科学依然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今天的农业科学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感受着中科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的严谨和踏实,触摸到农科教育几十年风雨历程的华丽演变,相信每一位实践成员都在中科院之行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知”。

 

二、梦启浙里,情暖湘西,爱与梦想青春同行

 时间:2015.7.16~2015.7.31

地点:龙山县水沙坪乡

“从浙里出发,一路奔波,只为赴这场与龙山的不解之缘。”2015716日,浙江大学农学院学生三农协会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金娟霞的带领下抵达湖南湘西龙山县水沙坪乡,在15天中,三农社会实践团队分成支教、支农、调研三个小队分别展开相关活动,力求在这短暂的时光中能让热情尽情燃烧,能让汗水尽情挥洒。

 

支教,用我15天,换你笑容天真无邪。支教小队以水沙坪小学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课程和兴趣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更能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个夏天,稚嫩纯真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在丰富的活动中展露欢颜。

    支农,青山绿水,最美不过是人家。支农小队针对当地孩子及村民们开展了相应的环保讲座与宣传,发展农村的同时更需注重环保。此外,支农小队还积极勘察了当地的旅游业、烟草种植业、织锦手工的发展情况,希望借此向外界更好的宣传水沙坪乡。

调研,我要的飞翔,只是不再孤单。调研小队着眼于当地留守儿童的问题,通过走访乡亲、拜访县教育局、家访等方式,了解了当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在经济、教育制度、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而如何让留守的天空不再下雨则应该倾注更多的爱与关注。

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得到了湘西团结报(前身湘西日报)、杭州日报的报道。“梦启浙里,情暖湘西”主题联欢会由社会实践支农组主办,获得水沙坪当地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大力支持,共同呈上精彩纷呈、丰富有趣的一台联欢会,并得到龙山电视台的报道。

 

三、立足创新,勤于创业,农企脉搏因你涌动

时间:2015.7.13~2015.7.15

地点:浙江

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创新创业实践团奔赴多个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了解当今农业的现状,学习农业企业的理念,体验农业科技的魅力,感受农业精神的力量。

康源生态农场——浙江大学水稻研究基地推出的稻田动漫部落,成员们领略了一番创新型的农业,学会了如何使农业品牌化,如何运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及寻找更多的资源以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增值,并在创新与创业座谈会上一起探讨了当今农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农都——以“米袋子、菜篮子”为发展目标,采用较为传统的销售平台,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商品渠道,大型的农贸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农都也开始寻求转型。通过开辟网络销售渠道,打造“特色街”等方式,新农都愈加有活力。

阳田农科——展示的是科技的力量!“农业技术化,产业品牌化”,它不仅仅是整合了包括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先进的种植技术,更以“销售解决方案”的公司理念、“农业装备,种子肥料,种植技术”一体化销售的方法使队员们受益匪浅。

嘉兴农科院——“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它就像是追赶着太阳的人!南繁精神是嘉兴农科院四代育种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如候鸟迁徙一般,辗转于嘉兴与海南之间,老一辈育种人甚至都无法为父母送终,为的就是那“一颗种子”。相信在这一颗种子的影响下,更多的人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时代广角下,现代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农企独特的创新理念和精神,都将会成为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旅程中的宝贵财富,帮助莘莘学子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四、以农为名,使命方兴,一带一路为梦领航

                                                   时间:2015.7.~2015.8

   地点:浙江、广东、安徽、江西

扎根基层农业,青春奉献无悔。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11名研究生在指导老师邱慧的带领下,于726日至28日来到了庆元县,调研当地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情况,并获丽水日报报道。

寻访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20158月,农学院15名学子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参观了古氏宗祠、中山革命烈士陵园、孙中山故居、杨殷故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省五地茶区行,从浮梁走到祁门。农学院茶学系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王岳飞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五地产茶区参观现代茶企生产加工线、调研茶业及相关产业现状等活动,感受神秘的北纬30°茶叶黄金带。得到各地茶产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同时也受到当地茶企业的热烈欢迎。

 

那些不能忘却的逝去历史,彰显着一代人的热血风骨,更彰显着浙大的求是根与爱国魂,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懂得创造更加美好辉煌的未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愿每一位农生学子都能够秉承“求是”精神,一往无前,为人生之理想而努力,为中华之富强而奋斗!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浙里承载着面向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我们在青春里做一些与国情有关的事情,让内心充实而丰盈,希望我们的努力不只感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