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5日,农学院茶叶所研究生社会实践小队在王岳飞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二站——安徽祁门县,了解祁门红茶(祁红)历史及其发展现状,实地调研祁红生长环境与茶园管理,考察生产加工新技术及应用,探索茶产业科学发展新思路。
祁门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祁门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缭绕,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质丰富,酶活性高,适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国红茶之乡”。祁红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具有独特的“祁门香”。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历来享有盛誉。其加工工艺复杂精细,精制工艺多达13个步骤,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参观学习的祥源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的高品质茶叶产品及相关服务供应商,正式成立于2012年,旗下包括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安徽省祁门茶厂)、西双版纳祥源易武茶业有限公司等。祥源茶业以“小产区,祥源茶”为口号在祁门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基地,广泛占据核心产区优质原料资源;通过高起点兴建清洁化、现代化生产加工与研发中心,打造区域茶叶生产规模及标准的标杆;通过完整的历史工艺传承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体系,弘扬传统手工精制精髓与祁门红茶厚重历史文化,成为了行业新兴推动力量的代表。

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孙经理带领大家参观了祥源茶业祁红生产车间,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其清洁卫生的生产线和现代化的生产设配,给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祥源茶叶加工工厂整体布局合理,设有初制车间、精制车间,通过校企联合自主研发出全自动工夫红茶生产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据介绍,祁红加工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众多突破,其初制机组日处理鲜叶可达到20000斤,精制机组日生产精制茶可达6000斤,实现了连续变温萎凋、连续变温发酵,为红茶品质的稳定和标准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随后,一行人来到祥源祁红产业园内的中国祁红博物馆。博物馆分列千年一叶、神奇茶境、精工细作、风云际会、蜚声海外、红色梦想、品饮时尚等七大展厅,馆内珍藏有珍贵文献、照片资料等祁红不同发展阶段的史料以及历史茶样、各类历史茶器、历史制茶工具等,使大家对祁门红茶的历史及生产加工工艺有直观的了解。参观过后,大家还在品饮时尚厅品尝了祁红。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陆国富先生与王岳飞教授带领学生们对各级祁红进行了审评。
第二日,实践小分队来到位于历口镇的祥源祁门红茶生态示范茶园,祥源历口茶园比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风景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保障了茶园内的良好生态。同学们在向导的带领下,爬上茶山,穿梭于茶丛之间,感受到了真正的原生态好茶的生长环境。茶园内规划了防风林、绿化带,优化了茶园内部及周边的生态系统。茶园内种植的为优质传统的祁门槠叶茶种,同时,在杀虫和灌溉等方面都采用了创新技术,茶安装了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杀虫黄板,配备了喷灌系统,有效地从源头上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从中深刻地感受到祁红的发展离不开转型升级,更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在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下,同时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才能做到兼收并蓄,扬其精华,让茶叶有市有价,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