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再见,水沙坪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5-08-14 访问次数:54

    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赴龙山社会实践活动于2015年7月30日落下帷幕。

   “梦启浙里,情系湘西”主题联欢会于今日在水沙坪恒业苏泊尔小学举行。本是以水沙坪恒业苏泊尔小学的孩子们和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志愿者为主体的告别会,由于茅坪乡乡亲们的加入变得格外热闹、喜庆。然而这欢乐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最后一支节目——《浙大校歌》合唱的结束,离别的气息愈来愈浓。

    中午十二时,在孩子们用毕午饭后,作为三年级的英语老师兼语文老师,我照例加入了送孩子回家的队伍中。这是我第十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这条路上,陪在孩子们的身边,送他们回家。

    水沙坪的天依旧和往常一般净蓝,云也是一样美得让人忍不住用手指去沿着轮廓勾画出图案。我和另一名志愿者一起踩着山路,走向茶园村。我还是被前面的孩子甩在身后几米远处,他拎着一个布袋,乖乖的靠着路边走,不时地转头看看我能不能跟上。这个叫彭辰伟的孩子,年纪尚小且身材瘦弱,却早已习惯于每天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上学。我在后面虽追赶得有些气喘吁吁,但心中却是一阵心疼。在转进他家的路口,我又遇到了他的奶奶,一个非常热情的老婆婆,免不了又是一番盛情邀请和婉拒。

    像彭辰伟这样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水沙坪有很多。

    正如一位村民调侃的,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大量的青壮年从水沙坪涌出,一头扎入浙、闽、广。

    这些山里的孩子,每天看着山里的老人,奔走在家和田地之间,挥洒一天的汗水,换取生活的柴米油盐。他们会经常眺望远方,闪烁着霓虹万千的远方,那里有城市,那里有他们的父亲和母亲,每天晚上,在破旧的小屋中,昏暗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数着沾满了劳累的零钱。屋外,是美丽的灯海,万千的车辆,豪华的房子,不眠的城市。

    水沙坪恒业苏泊尔小学,这是一个不开设英语、科学、音乐、美术课的学校,这是一个同一个老师需要身兼数职的学校。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就是去县城读书,然而许多孩子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而无法如愿。即使是经济条件允许,也会存在没有熟人可以托关系等绊脚石。他们被留在这样的小学,寒暑假的时候,从县城回老家的幼时玩伴吹着笛子,念着英语,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带着浓浓乡音的他们说着县城里的学校。

    看着彭辰伟单薄的身影被他奶奶牵着消失在路口,我突然想起第一节课时,我和他们谈及梦想,没有一个同学说得出。是残酷的现实消磨了他们去梦想的激情,还是久居大山使他们不知道有什么能够让他们去梦想?无论是什么原因,我都感到恐惧和迷惘。曾经的我们,年纪小小,却都理想远大,梦想成为科学家、宇航员、画家……都愿意大声说出梦想。而他们,却连梦想这个词都说不出口。在最后的一节课上,另一位老师给他们讲述“山外的世界”。旁听的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湖南四大名校的校名,我希望他们,最起码能够知道在学习阶段,他们需要有目标。

    有孩子在给我送别信里写到“姐姐,我一定会考上湖南四大名校,为家庭争光,给你一份满意的成绩。”语句或许有不通顺,但是我捉到了梦想的影子。

    我是一个三农人,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我和我的伙伴们聚在这里。我们知道现实的不完美,也明白或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不会轻言放弃。我们穿越质疑和不解,来到水沙坪,拥抱这群孩子。但是现在,要说再见了,再见,水沙坪,再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