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柯凯宇
队员:沈易 常江海 鲁楠枫 管晓慧 活动主题:红色寻访 指导老师:时敏
实习时间:2014.8.19-2014.8.22
一、2014年8月,为响应学院“红色寻访”的号召,和党支部提出的“向革命先烈学习”的口号,我们代表浙江大学农学院寻访了位于芜湖神山的革命烈士陵园。之所以确定目的地为芜湖,因为我们了解到芜湖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中共历史上,出现过诸 如陈独秀、王稼祥、陈毅、任弼时、谭震林等等对中共乃至我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在革命年代,芜湖的无产阶级也取得过辉煌的成果,例如著名的官陡门大捷、血战父子岭以及“百万雄师渡江战役第一船”等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事件。在这些革命先驱的鼓舞下,我们决定要去这些革命的发祥地去亲身体会一下革命精神,乃至更好地穿成和发扬这一优良的传统。
芜湖,历来是名人荟萃之地。早在“五四”运动前,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就在芜湖 市创办了以宣传爱国主义为宗旨的《安徽俗话报》。1927-1931 年芜湖作为中共安徽省委 秘密机关所在地,成为指导当时安徽革命运动的中心。这里还曾留任弼时、王稼祥、陈毅、柯庆施、恽代英、谭震林、粟裕等同志的战斗足迹。在芜湖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曾孕育了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李家发烈士;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毕武斌烈士;被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魂”的抗日名将戴安澜烈士;革命早期的中共芜湖特委书记俞昌准烈士、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烈士等。为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1953年4月芜湖市人民政府正式在神山立碑建园。1992年芜湖市政府投入资金对陵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1994年清明重新对外开放,整修后的烈士陵园更加雄伟壮观。
20 日清晨,仿佛受到革命先烈们的精神的召唤,我们一行人早早起床,步行来到位于芜湖市东麓的烈士陵园,而陵园紧挨着的正是芜湖“城中之山”的神山公园,在公园优美秀丽的景色映衬下,寂静而肃穆的陵园显得庄重而不乏灵气。烈士陵园,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有柔情的绿水、坚硬提拔的青松在旁,这些就像是烈士们的情感一般,对待我们中国的亲人柔情似水,对待敌人坚强不屈。我们缓步而行,脚步轻而迟缓。这里沉睡者那些 英勇者的灵魂。在民族危难之际,是他们,果断出击,置生死于度外,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的令人敬畏,让我们钦佩不已。
进入纪念馆,一面刻满革命烈士的浮雕墙出现在我们眼前,墙上故事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年代,王培吾、薛卓汉、戴安澜……我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他们用鲜血浸染了芜湖这片热土,谱写了芜湖革命乐章,而他们的精神在这伟大的旋律中一代又一代的延续,革命的乐章永远回荡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已经无法用任何词汇表示当时心中的震撼。
随着解说员的娓娓到来,在面对一幅幅生动的浮雕与历史图片资料时,大家了解到鸦片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芜湖的军民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更对他们坚贞不屈,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这其中涌现了许多真正的英雄,他们或殒身不恤。或舍生取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崇高的牺牲。
纪念馆内,环形的纪念馆按历史的发展以一幅幅画卷的形式展开,从鸦片战争时期到 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以及现代的人民英雄,每个场景都有详细的介绍,每个烈士也都 有相应的生平展示,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烈士们。他们为真理而战,永不 放弃,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可歌可泣。革命先烈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我们一行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 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其中知名英雄如戴安澜将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戴安澜(1904~1942 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风和戴村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为黄埔系骨干。戴将军曾参加北伐战争、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昆仑关战役,1942年,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1942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他墓前,周恩来总理为他题的“黄埔之英,民族之魂”很醒目的映入眼帘,这八个灼灼生辉的大字,集中评价了这位爱国将领的杰出贡献。戴安澜将军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 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 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短短几百字的介绍简单的介绍了戴安澜将军,但是他打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当然还有一些英雄只留下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没有留给我们身前的音容笑貌,正如强日增烈士,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光荣献身,却没有留下一张身前的照片供后人瞻仰,实在令人痛惜。
内馆,大量烈士的生平事迹和珍贵照片不断出现,他们的生卒年往往第一眼就触动了 我们,21岁牺牲的俞昌准、24岁就义的曹渊、26岁赴死王培吾……大量先烈离开人世时 仅仅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而我们今年正处于类似与他们的年纪,但比起他们的壮志雄心,我们是否会自惭形愧?二十多岁的我们,从来没有吃过任何苦,没受过很大的挫折,永远有家人朋友伴我左右,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被突如其来的打击瞬间击垮……想想展馆中的先烈们,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中成长,经受过多少炮火的洗礼,遭受过多少社会的变革, 恰恰造就了他们无比坚强的性格,赋予他们无比强大的信念,雄图壮志在他们内心最深处萌发,就算一个人战斗也会坚持到最后一口气。他们的一切都值得我们一生去看齐,去学习。
不知不觉间,来到芜湖牺牲民警张磊的纪念牌前:张磊,男,1986 年 9月29日出 生,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共正式党员。2010年7月29日,安徽省繁昌县公安局横山派出所民警张磊在抓捕杀人犯罪嫌疑人高某时英勇牺牲,献出了年仅23岁的生命。被一同展出的有张磊身前留下的刑侦笔记,还有他身前的制服,看到这些我们仿佛看到了:昏暗的灯光下,身披警察制服的张磊,正在办公室中思考并记录案件有关的线索……又是一个在最美好年华离我们而去的年轻生命。2010 年 7 月 29 日离我们才短短4年,让我们明白,和平安定的新世纪,阳光下依然存有罪恶,但是同 样,太平安逸的社会依然会造就属于他的英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自己是当时的张磊,结局会如何?
此外,我们在馆中看到了一 位承小多烈士的事迹,刻苦学 习、生活简朴,但因救落水儿童,而在12岁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引起了我们一行人广泛的讨论和思考。然而,撇开理性不说,这么小的孩子身上闪现的那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冲动是我们所做不到的。
一步步迈上通往纪念碑的台阶,心中的感激怀念之情愈来愈无法抑制,我们感受到我们离英雄越来越近,“革命烈士永垂不巧”,几个大字,深刻而刺眼的映入眼帘里,石碑上的一连串的图像,那一幕幕似乎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份历史痕迹虽然保持沉默不语,却不能不刺痛我们的心。站在碑前,默默的注视这烈士们的精神承载体, 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一出现在我面前……我们弯下了腰,深深一鞠躬。
这么多的革命烈士在面对如此困难的局势面前,即使放弃生命,他们也不会放弃信念,他们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我们没有机会也不需要向烈士们一样以身就义,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坚毅、他们的执着,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为了理想永不放弃,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虽然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但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贯彻革命精神,革命烈士们的精神就能被我们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下来。英雄前辈们前赴后继打拼出来的这个和平的岁月,“有些人死了,他们还活着”,虽然我们的参观结束了,但这次参观带给我们的震撼将会永远烙印在我们心中,在这个和平年代里,我们永远不该忘记烈士们的付出。
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在学习中勤勉努力、在生活中勇往直前。我们应该多学习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紧紧围绕在党旗下,更好的为祖国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负祖国的希望。虽然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微不足道,每个人能力有限,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奉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们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