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号上午,农学院赴江苏省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参观,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体悟日本侵略战争期间中国所受的苦难。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南江东门,是当年日军大屠杀的一处主要地点和遇难者丛葬地。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日军侵略南京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抗日战争相关资料。纪念馆包括展览集会、遗址悼念、和平公园和馆藏交流等4个区域,其中展览陈列包括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和史料陈列三部份。我们对此进行了参观。
纪念馆前陈列着11座雕像,有逃难的平民,失去双亲的孤儿,恐惧的母子,受辱的妇女等等,其中最高大醒目的一座雕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的母亲抱着被杀害的孩子悲苦望天。它的名字叫做《家破人亡》:“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的妻,苍天啊……”
从1号口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黑色的石墙,墙上铭刻着“遇难者300000”,左边有一副10米左右的十字架,上面刻着大屠杀所发生的时期“1937.12.13—1938.1”。右边是一盏巨大的铜钟。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史料陈列管。进入这个场馆可以看到在墙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当你步入这座纪念馆,就走进了真实重现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课堂,走进了和平教育的场所。”这两句话分别用中文、英文和日语三种语言在墙上书写。沿着楼梯走下去,灰白色大理石构成了一部由石头垒成的史书,里面展现了破败凄惨的南京城。拐个弯,眼前出现的是遇难者名单墙,密密麻麻的名字铺满了两面巨大的石墙。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一条条生命,一个个中国人,以这样惨烈的形式被历史铭记……向前走,两边挂着成列着记录着大屠杀的种种资料。破外倒塌的房舍,倒在地上的塑像让我们仿佛亲身走进了那段历史。墙上还挂着一幅守卫南京城时牺牲的部分爱国将士名录。这座陈列馆里面有一个抛尸坑,里面白骨清晰可见。我身边的一个8岁左右的小女孩趴在玻璃围栏上看着被历史风化的残骸,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听着觉得很感动。下面我们看到了那些南京市民的灾难下的彩塑。一个个悲凉地让人心痛。附近的一个小男孩看着看着,忽然就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腰,大声喊:“这是真的!”他妈妈将食指树在唇上轻柔地向他示意安静。我们一路静静地走过去,向前走着,走出了灰暗的一段往事,阳光透过玻璃挡板倾斜下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墙上白色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陈列室二楼是抗日战争胜利史料成列。
我们从陈列馆出来后,我们走进“万人坑”遗址。里面的白骨被历史风化露出了更为沉重而长远的真相。一个稚嫩的孩子在问她妈妈:这里是白骨洞吗?这个“白骨洞”,关于战争、历史,还有和平。长明火在无言地燃烧着,逝去的生命,愿您得到慰藉。
和平大舞台上,洁白的雕塑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右手承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左手抱着一个孩子。雕塑底座上有醒目的“和平”二字。天空是淡蓝色的,一群白鸽在塑像前飞过。
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们都得到了一些感悟。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软弱会受到欺凌,我们的国家要自强要进步,我们每个人也应如此。同时,因为那些历史,我们更要珍爱和平。
在参观完大屠杀纪念馆后,我们又去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它是为了纪念南京渡江战役胜利而建造的。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做成了“木船”形状。我们看到了渡江胜利纪念碑。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胜利纪念章。
农学院赴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团报道 (图/张康妮 文/陈俊瑶)
201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