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下午,农学院赴江苏省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团来到梅园新村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体会当年中共几位核心领导人的风采。梅园新村纪念馆是建国初期国共谈判的最后一站,主要展示了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的这段谈判历史。馆区分为史料陈列馆、蜡像场景复原馆、梅园新村17号,梅园新村30号等几个展示分区,我们对其分别进行了参观。
从纪念馆正门进入,首先来到的是史料陈列馆,这里陈列着许多当年国共谈判期间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遗留下的相关文物,以及简述了谈判过程的展板。展区内还设有三维立体现代化场景展示以及大屏幕播放相关介绍短片。通过阅读展板内容,可以了解到在梅园新村进行的是在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签订之后的后续谈判,称南京谈判。谈判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凶险的政治斗争,中共领导人深入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进行谈判,中间经过了许多曲折艰辛的过程,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险勇敢不屈的崇高精神。馆中还陈列了一些周恩来同志当时使用过的物品,如餐盘、公文包、大衣等,透过这些散发着历史气息的物件,大家很快感受到他那俭朴而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普普通通的搪瓷餐盘,边缘还留着锈迹,平展的大衣,虽陈旧却风度犹存。南京谈判是一次争取和平的谈判,中共领导人为实现人民渴望和平停止战争的夙愿,与国民党进行了义正言辞的谈判。虽然最终以谈判破裂、国民党率先对我党实施军事打击为结束,但谈判过程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争取和平的态度,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接下来到达的是梅园新村17号,与它紧邻的是蜡像场景复原室,展现的是周恩来开记者招待会的场景。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设有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等房间,由于二楼已经封闭不能游览,我们只在一楼进行了参观。这里都是当时中共代表团的办公原址,当时使用的桌椅、床等家具还都摆放在里面,甚至桌上的台灯、毛笔架等也都保存完好。进入这幢小楼,似乎就回到了当时的情景,会议室里的方桌、沙发都摆放整齐,非常充分的保持了当时的原貌。
仅隔一条马路,就来到梅园新村30号,这里的进门处为避免当时特务的监视将院墙加高,院内的翠柏、石榴等植物都是当时保留下来的。楼里的卧室、书房等房间也都是有着建国初期的色彩,十分整洁朴素。与其相邻是梅园新村35号,这里分布着董必武同志及廖承志同志等的办公室和卧室。
参观完整个馆区,再结合史料陈列馆里的介绍,我们对南京谈判的这段历史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立体的认识。今日的梅园新村,仍是许多当地居民的居住地,古色古香的街道虽稍窄但仍然喧闹活泼,过往行人和车辆不断。今昔对比,不仅能感受到当年中共代表团的领袖风范,也可以见证今日人民安居乐业的革命成果。正是这种革命精神引领中国走到今天的辉煌,而这种精神,今日也正在被传承,被创新,被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