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我们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去了中科院遗传所的农场。
早上,我们六点半起床,7点半到达实验室,八点准时坐校车出发。半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农场。下车后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绿地,绿地里长着玉米、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它们昂首挺立在阳光下,绿油油的叶子边缘还发出金灿灿的光。
戴上草帽,披上白色实验服,师姐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未受精的玉米雌蕊用白色纸袋套住,这是为了防止雌蕊柱头被其他花粉污染。另外有时会将雌蕊剪个切口,这样使它们长势一致便于操作。套好袋子后等几天,雌蕊柱头就会长出来,这时候再来授花粉。再套上牛皮纸袋并写上编号。这项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如果造成花粉污染,对于后续的研究工作是很不利的,所以它是很基础的工作。
在观察师姐们工作之时,我们还观察到另一片田地里面使用的袋子是透明的塑料袋。于是我们走进去询问了正在这片田地里工作的另一位中科院老师陈老师。陈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为了便于观察。另外之前虽然担心塑料袋不透气,但试验证明这并不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陈老师实验室此后一直使用这种袋子。当然,这种塑料制袋子也有不环保的劣势,值得改进。
我们很惊讶老师也会来农场干活,而陈老师对此笑了笑,他说:“不下田难道要在办公室想象?作物们每一天都不一样。”他还说要enjoy life, enjoy sunshine。我对于陈老师这种积极乐观、热爱工作的精神感到十分敬佩。
另一些试验田里种的是转基因大豆,还有燕麦、高粱等等,另一些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大概也是在取材料的类似的工作。我们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还将还未冒出雄蕊的嫩玉米切下运回实验室取其中的花药,并且放在清水里以保持新鲜。
就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工作大部分已经完成,我们一行人便去食堂吃饭。由于我们去的比较晚,食堂已经没饭了。吃完后,师姐们还要留下继续工作,而我们跟着班车回了实验室。
一天的农场之旅,我感受到了农作的辛苦。农民们常常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十分辛苦。师兄师姐们也是如此,不仅要在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做实验,还要来农场顶着烈日,像个农民一样在田里耕作。这让我再一次见识到了师兄师姐们的坚毅品质,实在佩服。
文/ 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