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大楼内,有着特别的课题组,属于微生物研究所却存在于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郭惠珊老师课题组便是其中一个。郭惠珊老师是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更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惠珊老师长期从事RNA沉默抗病机制、miRNA调控机制研究工作,早期开拓了植物可诱导的 RNAi(RNA干扰/基因沉默)系统,并运用该系统进行在植物发育过程中与激素调节相关的基因的生物功能研究;植物泛素蛋白和 micro RNA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对植物发育的调控作用;植物来源于病原的抗性机制-基因沉默机制(PTGS,VIGS);植物RNA病毒对植物抗病毒机制(基因沉默)的反防御机制-抑制基因沉默机制 (Suppression of Gene Silencing)。其所带领的研究组的研究方向为:植物RNA沉默的分子机制及其抗病应用研究。主要围绕植物RNA沉默和miRNA调控途径,以及其他受病原影响的调控途径开展病原微生物-寄主的相互作用研究,剖析植物致病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植物抗病RNA沉默机制;2.病毒沉默抑制子和病毒卫星RNA的致病性研究;3.小RNA介导的RNA沉默的抗病应用研究。近期实验室还建立了棉花黄萎病病菌-大丽轮枝菌突变体文库,旨在研究大丽轮枝菌致病机制,在探讨大丽轮枝菌与寄 主互作的分子机理的基础上,发展RNA沉默介导的抗棉花黄萎病新技术。
研究组所在的实验室设备齐全,师兄师姐们也一向各司其职,既各自忙碌也互相帮助。实验室内有数台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仪。作为一个基因组实验室,基因的提取、克隆是每天都会反复进行的步骤,PCR仪自然也成为了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基本配备。
也有专门的电泳区域,由于需要使用到剧毒物质EB(溴化乙锭)而特别开辟。例如在进行DNA酶切或PCR扩增之后,常常需要通过凝胶电泳,来判断是否需要回收。在这个区域内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切忌的是必须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防污染以及EB的感染。
每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工作台,有一套完整的基本设备,如各式型号的移液枪等。即使在办公室内,师兄师姐们也不是闲坐着的,每一个人也仍旧在为自己的课题和学习忙碌着。
值得一提的是,每周均会进行的lap-talk。每次由一人主讲,所讲的内容可以是近期的实验进行状况,也可以是近期阅读的相关文献。郭老师则会适时地提出评论,其他师兄师姐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进行讨论。这样的lap-talk可以算是一次极佳的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机会。
实验室旁环境也是十分清静,也有许多的盆栽植物供人观赏。十分有心的一点是盆栽上常常可以见到一张小小的挂牌,提醒大家如何照顾好这一植物。也正是这样的处处在意的细节与关怀使得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能够互相扶持,共同创造。
文/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