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至19日,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贵州雷山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组的全体成员同支农组一起前往闻名中国,享誉世界的西江千户苗寨进行调研活动。
7月18日上午8:00,我们在永乐乘车,到雷山县转乘去西江的车,途中艰难险阻,因连日的大雨和道路施工而绕道,下午1:00左右才到达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无论是代表苗族高超技术的吊脚楼和精美银饰,还是鼓藏节、吃新节和苗年等苗族特色节日,亦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代表——鳞次栉比的梯田,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重重大山外面的人们。难怪余秋雨先生有“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的赞美之词。
但是,在西江苗寨这一段短短的时间,让我们对余秋雨先生的这两句赞美词产生了质疑,因为西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鲜感,也有失望和不解。
看西江真的能“知天下苗寨”吗?笔者认为这完全是西江为了打造旅游知名品牌而请余教授发自内心杜撰出来的一句拙劣的,充满着自负气息的广告词。说出这种话的人,是对苗族的基本状况没有了解的人,且不必说向湘西,黔西,黔东南苗族有多少不同,就我们调研组所在的雷山地区,就有长短裙苗之分,西江本是长裙苗族的聚集地,长短裙苗族在服饰、饮食、节日风俗等许多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去西江旅游一番就能体会到的。有一种说法是“有多少苗族村寨就有多少种苗族”,也就是“百苗”。苗族的这种差异性,是受其迁徙历史以及自然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苗族文化多元多样性的体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种差异性,也是苗族的宝贵遗产。而所谓的“看西江知天下苗寨”,听上去很有气势,但这种荒唐的说法完全是对普通游客的一种误导,看西江,最多只能知西江苗寨!
西江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旅游开发,似乎正在放弃原本的美丽,不自觉地向着丑陋的方向发展。这种丑陋是由于建设美丽西江的目的而引起的,人类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为了一流的目标,采用二流的手段,达到的却是三流的结果。西江的旅游开发,确实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居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是这种发展的负面效应必须要考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想象中的农业田园风光,不是原汁原味的苗族生活方式,而是明显整修一番的宽阔的商业街,用搞笑的广告词吸引游客的酒吧,让人仿佛置身在北京什刹海。我们看到了穿着苗族盛装的人们,我们欣赏了芦笙舞,但是不是在苗家人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的场合,而是在容纳几千观众的大表演场,曾经融入生活的苗歌苗舞,变成了单纯的表演。商业街的繁华,不能掩盖住一些景象,乞讨者和衣光鲜亮的游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鼓对于他们依然是神圣之物,但是鼓藏堂中的大鼓可以被游客无数次抚摸,只要留下几块香火钱。我们不禁要问,西江的未来将通向何处?
1982年,年轻的路易莎博士从美国千里迢迢来到西江进行田野调研,当她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时或许想象不到今天的繁华喧嚣吧,我们也想象不到,当路博士翻过最后一座山时,呈现在她眼前的是一片怎样的天地……
西江,将何处去?
文/ 王润楠
图/ 熊晓宇
樊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