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学】孝行口耳相传,美德传承于心——农学本科生党支部举行以“孝”为主题的时事辩论会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4-06-17 访问次数:88

百行孝为先。“孝”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行的故事口耳相传,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关于“孝”的意识逐渐淡失。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大学生关爱长辈的孝心,同时结合时事热点话题锻炼大家的思辨能力,201468日晚,农学本科生党支部在农生环A435组织举行了一次以“‘常回家看看’是否应该入法”为辩题的时事辩论会。本次活动共有本支部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12人参加,由周希主持,分观看央视新闻、正反方自由辩论、欣赏主题短片三部分。

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代中国,年轻人更有义务和责任善待和关爱老人。20137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新法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然而,“常回家看看”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纵使已经立法,它引发的争议却从草案颁布就已经开始。通过观看由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节目,与会同学们对“‘常回家看看’入法”这一新闻事件的背景及其引发的社会争议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新闻观看过后,在场成员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了正反方两大阵营。辩论首先由正反方交替陈述观点,接着针对重要的陈述正反方进行了激辩。

正方的主要观点为:“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一种法律精神的倡导,它在引发争议、暴露缺陷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对孝道传统的反思。当社会产生道德缺失危机时,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手段能够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促进善待和关爱老人的和谐风气。“常回家看看”入法的重要意义足以让我们集各方力量消除阻力来推动其一步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

而反方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在立法严谨性、执法可行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以法治孝”,在现实面前将举步维艰,倡导性的立法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是一种对司法资源的浪费和对道德伦理的绑架。因此,“常回家看看”入法将沦为一纸空文,应当通过完善其他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老年人赡养问题。

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虽然不分输赢,但是引发了大家对孝道精神、对家庭观念、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最后与会党员们欣赏了由周希同志准备的公益短片《活着短片主人公是一个因子女忙于工作的独居父亲,老人生前最后对子女的独白催人泪下,发人省醒,令大家在备受感动的同时也想起了异地的父母和家人。

作为先进性的代表,我们青年党员应当在专注学习乃至工作的同时对养育我们的父母和家人表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留多点时间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成为了在场成员们的共识,努力将“孝治天下、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农学本科生党支部

/俞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