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生之友”寝室联系活动自开展以来,已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帮助新生适应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担任“新生之友”的老师与大一新生寝室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更快融入学校环境,促进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共同进步。
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学生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和引导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早地规划未来,我院响应学校的号召实施了“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今年是我院“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实施的第三年,众多老师满怀热情地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以他们独特的学术魅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来给予新生帮助。对此,我们采访了几位“新生之友”,交流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悟。
赵建明:平等交流,共同进步
赵建明书记是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虽然平日里工作繁忙,他仍然充分发挥认真负责的态度,与联系的寝室——紫云三舍118寝室积极交流,给予关爱,获得了紫三118四位同学的一致好评。
赵书记在担任“新生之友”期间,积极主动与对接寝室的同学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信息,以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段时间,正是2013级学生选择专业的时期。面对多种多样而又不甚了解的专业,同学们都感到非常迷惑、无所适从。针对这一情况,赵书记邀请所联系寝室的四位同学参与了在爱享吧举办的专业交流座谈会,帮助他们解答了对于各个专业的疑问,为同学们选择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
除了在学业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赵书记在生活中也十分关心、爱护学生。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面临大学的新环境,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难免感到无所适从。平时,赵书记会经常询问118室的四位同学是否适应学校生活、在生活中有没有碰上问题与困难,在生活适应、学习方法、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指导。他耐心细致的教育与引导,帮助他所联系寝室的同学们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的环境,并且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赵书记的对学生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平时的访寝交流,他不断探索“新生之友”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实了“新生之友”工作的内涵和方式。在节假日里,赵书记都会给所联系寝室的同学发去祝福短信,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在中秋节时,赵书记还为四位同学赠送了月饼,小小的礼物,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家一般的温暖。
同时,赵书记也非常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在与所联系寝室的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为同学们解读农学院的评价体系、升学机制等政策,为他们提供未来发展的指导,帮助他们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平稳前进、越走越好。
“担任好新生之友的角色,最重要的就是与学生互动、平等的交流,我们虽然是他们的师长,但是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更应该像是他们的朋友。”赵书记如是说。是啊,“新生之友”就是同学们学习、生活、工作上的朋友,除了为他们提供关心和帮助,“新生之友”也将与他们相携共进,成为一生的挚友。
马忠华:珍惜时光,共创未来
马忠华老师是应用生物科学系副主任、教授。今年的“新生之友”活动中,他负责的是紫云五舍的一个女生寝室。
马老师说大一和大四两个时间段是许多本科生最容易被虚度的,引导他们更好地珍惜和利用这个时期是他的责任。在与这几个新生平时的交流过程中结合他在本科生教学中的体会,马老师感觉到他们虽然很聪明,但没有将时间精力更多地用在学业上。他强调,本科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心,学好专业知识。对此,马老师经常会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询问和督促几位新生。同时为了帮助新生们尽早地对未来进行规划,马老师还邀请他们参观自己的实验室,给他们更早接触科研实验的机会,并经常鼓动他们走出国门,到国外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开阔视野。
但是,很多新生即使确定了未来奋斗的目标,在行动上仍然缺乏执行力。针对这个问题,马老师尝试了新的方法,他在与四位新生聚餐座谈时邀请了多位优秀学长学姐来分享交流经验,同时让实验室的几位大四的本科生与新生结对互动,来监督和帮助新生。他指出高年级本科生相对于老师更了解本科生的特点,也更清楚新生会在学习和生活上会碰到的困难。这次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位新生通过努力都进入了自己心仪的专业。
因此,马老师向学院建议今后在“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开展前为每位老师安排几位高年级本科生助手来辅助老师更好地开展工作。除此以外,马老师认为在“新生之友”互动过程中,新生们也应该主动去联系老师,充分利用资源,提前亲身去体会各专业研究内容,根据自己的体会作出判断,而不是简单地浏览文字材料。
“我想大多数的老师都一样,看到这些刚入学的新生们,都自然而然地会想要去帮助他们,我也只是尽自己最大地努力去关心他们。”马老师谦虚地评价自己的工作。相信马老师在今后的“新生之友”工作中一定还能帮助更多的新生。
祝增荣:良师益友,关爱成长
“惭愧惭愧,最近被别的事情打乱了计划,这两个月还没去见过这几个小孩。”在我说明来意后,祝增荣老师谦虚道。祝老师是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教授,在平时就十分关心本科生的学习生活,许多他课上的学生至今仍与他保持着联系。
祝老师联系的寝室是紫云三舍103寝室,在他的眼里这个寝室是由四个“机灵的小鬼”组成的。当问到祝老师对几个人的印象时,老师微笑着像介绍自己孩子般向我细数四个人来自何地、性格特点,他说四个人都很好学上进而且生活上也各有爱好,有的喜欢摄影、有的爱好动漫。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鲜明的个性特点都给祝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作为一位师长,祝老师更多的是给予几位新生学业上的指导。两个学期以来,祝老师多次邀请新生们一起聚餐座谈,话题间经常是围绕着未来规划展开。祝老师告诉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为之奋斗的事业。祝老师指出,创业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有很漫长的时间,现阶段我们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一批懂技术、懂专业、懂现代机械和信息技术的高级知识人才,所以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争取继续深造。同时,祝老师强调英语成绩和文字功底的重要性,他鼓励四位新生要每天多写、多看、多练。祝老师还根据他之前担任班主任的经验,建议他们定期手写一份个人总结,这是对一个人性格、耐心、思维方式、做事态度的综合体现。除了座谈交流以外,祝老师与新生们更多地是在网上交流,平时,几位新生在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祝老师,老师总会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但是,由于新生们繁重的学业以及祝老师自己的科研工作,这学期没能与他们多见几次面成了老师的遗憾。
祝老师说“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给了老师们一个很好的平台与学生沟通交流,他也很乐意去帮助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引导新生更好地规划未来。但是,祝老师指出这种联系制度是相互的,新生也应主动地去联系老师。当然,祝老师与103寝室的联系并不会随着选专业的结束而中断。“接下来时间里,还会再继续保持联系。”祝老师如是说。
最后,祝愿祝老师在今后的“新生之友”工作中能够帮助更多的新生。
文/孔去愚 张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