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3年获奖作品】爱茶,就做一个真茶人——记杨贤强教授专访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4-03-13 访问次数:380

教授简介:杨贤强,男,原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浙江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侨联常委。1957年从越南回国,1964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1981年获农学硕士学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10多篇,其中有15篇已分别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茶树物质代谢与施肥》获首届浙江省农业科技论文竞赛一等奖。5年间曾有12篇论文被SCIISTP收录。被誉为“茶多酚研究第一人”。

 

“本来说好十点半见面,想你们还没有来,就过来看看。”迎面走来的是一个和善的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稀疏的头发只剩银白。都说茶学的老师皮肤好,果真名副其实!因为正好去华家池茶园进行育种学实验,于是我们就事先联系了杨教授十点半进行一个专访,没想到实验做着做着一下子就过了十一点。华家池的茶园很偏僻,些许脏乱,蚊子和红蜘蛛集聚,可是杨老师还是亲自过来了——没有曾经的丰功伟绩,没有曾经的名声显赫,只是一个我们的老学长,一个关爱学生、心系茶学的老教授。

 

饭店喝茶有讲究

中午我们和杨教授一起吃饭,杨老师拿出几包铁观音,开心地对我们说:“来,今天请你们喝好茶,饭店的茶水都太差了,我们喝自己带的。”他叮嘱饭店服务员只要空茶壶,特地要了两个,他说,一个当我们的茶壶,另一个当公道杯。接着,他拆了两包铁观音投进茶壶,热水一倒进去的时候果真清香四溢。过了一会儿,他把茶汤全部倒进另一个茶壶,再把茶汤分给我们,说:“只有这样喝茶,茶汤的浓度才会均一并且恰到好处。饭店总是把茶叶泡在茶壶里不管时间长短,不仅倒在每个人杯里的茶汤浓度不一样,而且泡久了滋味也不好。茶人,就应该懂得喝茶。来,你们尝尝。”透过弥漫的清香,白瓷杯里是明亮的黄绿茶汤,轻啜一口细细品味,滋味鲜爽有回甘,一点也不比茶馆里喝的差。杨老师笑着说:“下次你们自己去饭店,就这样喝茶。”

 

餐巾纸上谈生化

杨教授在茶学领域中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为茶树物质代谢、早期育种、茶叶品质化学及茶叶药理学等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研究成果为茶叶生化、加工、栽培、育种及审评等多门教科书引用。因此,我们在饭桌上讨论茶叶生化的内容最多。杨老师随手拿出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黄嘌呤的结构简式,他说,茶叶中很多重要的化合物就是从这个变化过来的,有机物变化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你看,在这个碳上接一个甲基,就变成了可可碱,在另一个碳上就是咖啡碱。其实茶叶中咖啡碱的含量比咖啡还要高,因为咖啡碱最早是在咖啡中发现的,所以才称作咖啡碱。虽是在餐巾上指点,但老师一点也不含糊,兴致很高地说了很多。有时思索,有时回味,有时满足,仿佛一个游子终于回了家。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你们现在听不懂没有关系,下次你们上生化课的时候肯定还会讲到,你们认真听就可以了。”“那么,学习茶叶生化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吗?”一个同学问。“茶叶生化是茶学很重要的一门课,我研究茶叶生化一辈子了,到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完全参透。你们只要脚踏实地,尽心学就好了,不管以后是否从事茶学行业,有些东西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杨老师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惑。

 

心系茶学不曾忘

    杨老师退休后一直住在华家池,有空也会去茶园逛逛,他说华家池的茶园疏于管理,应该请专门的人过来,扩大面积,好好整治一下。他还打趣说,可以把茶园包给他,一定做得比现在好!后来我们聊到杨老师的退休生活,他说,他现在还是比较忙的,前几天刚参加了一个茶文化和茶健康的会议。现在也一直在关注茶叶界的大事小事。“茶学,不管是生化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很多空白,茶学的未来就看你们了。”杨老师似语重,似心长,满是对我们的期望。

 

时间很快,我们的采访就这样接近尾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事实也正如此,和杨老师交流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不仅看到杨老师的平易近人、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热爱茶学、热爱生活,更看到了一个茶人该具备的品质——爱茶,就做一个真茶人!

 


(於筱岚    陈莉莎    田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