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3年获奖作品】实践铸造才学——植保系副教授吴加伦谈植保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4-03-13 访问次数:244

人物名片:吴加伦,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1985年获同校昆虫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由浙江大学樊德方教授,德国农林生物研究中心生态化学研究所所长Pestemer教授和德国不来梅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Wischnewsky教授联合培养,继续深造攻读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获环境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副教授。从1982年起涉足农药环境毒理,农药安全使用和评价,农药多残留检测和农业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是中-德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第一项“农业环境中农药残留行为和农药污染控制专家系统研究”的中方负责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任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检查员。现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学会理事。

 

结缘农生:文革环境下的代课经历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风波与浪涛中选择自己的方向。吴加伦老师高中毕业后面临文革大潮,没有工作机会,于是到了嘉兴的一所中学,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就像一枚螺丝钉,哪儿缺人往哪儿补,因此代课的科目芜杂,上至高二数学,下至初一的音乐、体育,无一不至。“好在高中上课时我们让学生轮流当老师讲课,锻炼了我的口才,为我当老师不害羞奠定了基础。”让吴老师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第一节代课的内容正是农学课,课程的内容是种棉花。他说,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人,自己那时也并不了解棉花要怎么种植,无非照本宣科,教孩子们阅读教科书罢了。爱好数理化,高中时便参加数学兴趣班的吴老师大概也没有想到,和农学的缘分就在此刻悄悄结下了。

1977年,高考恢复的第一年,已经在社会上闯荡数载的吴老师参加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在当时的政策下,不服从调剂的学生将不能再次参加高考,而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掉以轻心的吴老师不慎算错物理大题,被调剂到了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那个时候并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也并不清楚这个专业要做些什么”,吴老师坦诚道。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在此后的岁月中,吴加伦老师也没有因为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而放松懈怠。在专业学习期间,年轻的吴老师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吴老师考研究生的时候,正处于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毕业实习在台州仙居下各农场,生活条件艰苦,天天都是青菜豆腐,却始终认认真真专注复习,没有资料就借别人的看,“学什么就要爱什么。”吴老师说。最后考上了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

 

穷则思变:对农生学子有着更高的期望

“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谈到师生关系,吴老师叹了口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比数十年前好上不少,反而缺少了一股子拼劲儿。“人穷则思变。”吴老师说。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大不如当年。冬季来临,天寒地冻,迟到的学生日益增多。“我们那个年代,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我们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吴老师说道,“除此之外,责任感的缺失、对教师和自己的不够尊重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吴老师还提到,老师首先也要做到严于律己,比如上课自己不能迟到,才有资格要求学生准时。老师的严厉正是为了学生的优秀,为了学生能够锻炼自己,获得成长。

在科研上,吴老师要求学生端正态度,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做什么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它做好;学一门课,要么不学,要学就要把它学好。要有这么一个认真的态度才行。”吴老师提到他曾经教导过的一位研究生,每天总是提前到达实验室并进行实验的准备工作,在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丝不苟,冬日严寒,手在冷水中浸出冻疮,也从不埋怨环境。最终,这个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发表了两篇SCI论文。“做科研就得有这样吃苦耐劳的精神。”吴老师说道。

吴老师认为,中国的学生需要到社会中去锻炼。只有经历了社会上的历练,对能对社会有所了解,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拼搏奋斗。在现在的环境下,学生应该用心观察,留意生活,及早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朝着它孜孜不倦地付出汗水。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向。

 

学科交叉:农生的未来离不开计算机学科的辅助

“在农学学科中,植物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吴老师说道。广大的农民群体,或许在种植上是一把好手,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不甚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植保专业的人才。植保人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判别病虫害并相应地施用农药。

吴老师常常赶赴全国各地,为相关管理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包括农药的安全使用理念等。针对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群体,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例如农业害虫的习性和农药的使用方式,内吸性、治疗性、保护性农药的区别及其施用原理等。

“计算机在植物保护上有很好的用武之地。”吴老师说道。农业上有许多数据,如何充分利用是摆在年青一代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数据,需要同学们掌握计算机的技术。农业现代化、自动化必将使计算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诊断病虫害开始,一直到农田灌溉、施肥和喷洒农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完成。学生们要多增加对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的了解,比如“3S”技术(RSGISGPS),要了解现代农业。现在有一个非常有需求和应用前景的东西——专家系统,病虫害诊断系统。它的开发就是植物保护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的综合应用。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将人们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让绿色、有机、健康的农产品惠及更多人,这些的实现都需要年青一代、需要年轻的植保学子。

                           



 

                         (陈梦婷 张文心 余璐 林美娟 常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