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学】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记茶学系2011级《茶树栽培学》综合实习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4-03-07 访问次数:116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成龄茶树也在一阵又一阵的雨水中探出了自己的新芽。伴随着春的脚步,茶学系2011级全体同学来到了位于余杭市径山县潘板桥的“浙江大学茶学实验基地”,进行《茶树栽培学》课程的综合实习。

栽培,是农作物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一名茶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茶树栽培学》课本知识的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并亲身实习是必不可少的课程经历,而《茶树栽培学》综合实习带给大家的知识、能力以及实习中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情谊,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期望。

会议室中,分组讨论的茶园规划热烈而富有深度。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将所学、所思、所想全部汇聚在一张小小的“富阳县受降大坑垅地”地形图上——从主道到支道,从沟渠到行道树,从茶树品种到茶叶加工,色彩纷呈的地形图上,留下的不仅仅是思考的印记,更是记忆的年轮。

 


既是实习,自然少不了下田:锄地、施肥、修剪、考察现有茶园、浸种、扦插、移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具有一定难度的农活都是横卧在综合实习路途上的拦路虎,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茶学系11级的同学——茶园中,一丛丛修剪整齐的茶树,是无数次篱剪咔嚓的修剪成果;一行行白色的尿素颗粒,是集实地勘测计算用量、挖沟撒施的施肥结果;一根根掉落在地的茶树枝条,是同学们练习扦插枝劈接的结果;一条条整齐的篱栽植物,是同学们试验单人采剪机的成果;一排排左右交错的茶树幼苗,则是移栽的最好见证。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劳作的辛苦,感慨农村劳动人员的不易;在实践中我们亲身体验,学习到未曾料想到的栽培知识;在实践中我们试用最新采剪机具,感受科技的魅力;在实践中我们互帮互助,升华师生情、同学谊。

五天的集体住宿生活,同住一幢楼,同吃一锅饭,无形间拉近了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间的距离。实习中你帮我搭把手,我扶你不摔跤的事自不必多说;有问必答,语笑嫣然的师生交流也不用多谈。推优、班会、聆听系主任须海荣老师对升学就业的教诲……一切的一切,不单单为实习生活添上精彩的瞬间,更在学习之余使我们的心连得更近。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五天的综合实习在细雨霏霏中落下帷幕。但我们不会忘记会议室中争论茶园规划的热烈,不会忘记上午施肥下午采剪后拿筷子发抖的手,不会忘记一刀刀削茶树枝条只为获得一片合格扦插枝的努力,不会忘记在川崎公司试验单人采剪机的兴奋,不会忘记骆耀平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知识讲解与动作示范,不会忘记川崎公司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与手把手教学,更不会忘记实习中笑颜灿烂的你、我、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风已起,茶芽新发。从1965年就成为时为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学实验基地的潘板桥迎来了2011级的我们,又将在明年、后年迎来2012级、2013级的茶学学生。一代又一代的茶学师生在这里读书、实习、劳作,一丛又一丛的茶树在这里生根发芽。岁月变迁,茶人心愿却从未更改:愿世上诸人,年年岁岁,待到春风二三月,煮水烫壶试新茶!

 

 

 

 

文:於筱岚 

图:於筱岚/田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