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2年获奖作品】找到属于你的那片“果树林”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3-10-29 访问次数:178

一切都要从一本日记开始说起。父亲无意间得到了一本日记,红色的封皮很有时代感,翻到扉页也确实证实了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不过,“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 沈德绪 1965.5.1”,这小小的两行字却着实让我意外。

自问算得上一个大农学人,但对沈德绪先生的了解实在是有限,只是听过沈先生和他的“黄花”梨。为了更多的了解沈先生,我们拜访了曾是沈先生的学生、现在是园艺系副教授的柴明良老师。柴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沈先生的事,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些珍贵资料。

沈先生是著名的果树育种学家,其成就和贡献主要在培养人才、编写著作、获得奖励、选育品种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沈先生从事园艺教学、科学研究半个多世纪,主讲过《果树育种学》、《园艺植物遗传学》等课程,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进修教师33人。主编了全国性教材4本,出版专著7本,发表学术性论文130多篇。获得优秀教学奖16项和国家教委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奖、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沈先生在科研方面更是硕果累累。选育的品种多达18个,其中”黄花梨“成为了15个省、市的主栽品种,年产值达十数亿,先后获得1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沈先生的成就还有许多,让我们既崇敬又好奇,这些使得我们真正想要去了解认识被这些光环笼罩下的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是怎样抛洒他的汗水,是怎样实现他的价值。

沈先生爱好音乐、摄影和档案积累,也热爱体育运动。对这一点都不意外,我们读书十几年,早就知道一直都做一样的事情无论多热爱也会厌倦,所以适当的放松是必要的。也有许多前辈告诉我们做科研是很枯燥辛苦的,所以更需要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当有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之后,也不应该放弃享受生命的权利。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为了丰富而充实的活着,也为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未完成的事业。

沈先生做事严谨,生活规律。日记便是最好的证明。每日记下重要的事件、感想,是对当日的反思。当今的年轻人活得都太过浮躁,做很多事都太过急功近利,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沈先生这样的前辈,一天一天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有行动,并且及时总结,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粒种子,播种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你就获得了一个美好的人生”。

沈先生为人友善。这大概是所有德才兼备的前辈共有的有点,尤其是搞农业科研的前辈。之前在嘉兴拜访水稻育种专家姚海根老师的时候也发现他与农民关系非常好。搞农业类的科研,需要常常和农民打交道,只有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育种、栽培等的工作。我们以后不一定搞科研,甚至不一定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但是为人友善一定是可以帮到我们的。

除此之外,沈先生记忆力好、勤奋、坚持等其他优点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过所谓“时势造英雄”,成功是靠努力靠汗水的,也需要一点小小的运气。多幸运,沈先生遇见了他所热爱的园艺事业,他所热爱的果树林。

一个人不可能经历每一种人生,不可能一世不留遗憾,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纷乱的世界上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片“果树林”。这片“果树林”不一定需要一望无际,不一定需要枝繁叶茂,也不一定需要硕果累累,只要你觉得这片“果树林”值得你为了它奋斗终生就够了。实现生命的价值不是非得要青史留名、出人头地,也可以是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

最后分享沈先生的座右铭:“生命在于运动,力量来自锻炼,天才在于勤奋,效率来自方法,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

共勉。

                                                                    叶梦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