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2年获奖作品】朴实的科研人才养成记——访浙江大学农学系朱军教授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3-10-29 访问次数:587

他曾是浙江大学副校长,他曾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坚守在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众多学生所推崇和喜爱——他是浙江大学农学系朱军教授。

最早认识朱军教授是因为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讲座。讲台上的朱军教授没有丝毫架子,侃侃而谈,富有激情,他告诉了我们关于“勤以致成”的故事。第二次是在《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课程上,从最为基础的概率论知识,到经典的统计试验设计方法,再到复杂的基因定位方法。他教授我们知识与技能,更注重于培养统计学的思维方式。第三次认识朱教授是因为这次特殊的采访活动。

12月的杭州有点冷,由于没有约好具体时间,我们在近三点来到老师的办公室门口。又因为我们是初次采访,心里很没底,紧张地门外踌躇,想着等会该怎么开始交谈,这时老师也恰好回来。“哎呀你们已经到了,对不起让你们等了……”一顶贝雷帽,裹着黑色的风衣,一边快步向我们走来,一边热情的招呼我们,并为自己的迟到而抱歉,尽管我们也是刚到。老师的办公室很整洁,午后的阳光也让办公室显得明亮。摆满专业书籍、纪念照片和奖项的书柜,一张办公桌,还有接待访客时用的沙发、茶几占据办公室的主要空间。办公桌上两垛高高的资料和画满公式、染色体的小黑板则说明了这里的主人现下的主要工作。

就是在这样的房间里,伴着缕缕茶香和轻松的氛围,老师以一个和善,热心的导师的身份,为我们讲述了他在生物统计领域从初识到精通到创造的经历。

十年磨一剑

高二的他是班上的优秀学生,说是巧,或者不巧正赶上文革,响应国家号召老师从上海跑去偏远的安徽小村做起了知青。在下乡的机会中,他被安排在一支生产队里插队。粮食的低产使得他开始思考,该如何改进生产方式来获得增收。朴实的原因,却让他这时候与农学结下不解之缘。恢复高考后,原有机会回到城市的他选择继续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因而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再不久后的1979年,他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也真正进入了统计遗传的领域。当时国内的统计学缺乏人才,使得他们仍然只能使用美国50年代使用的统计分析模型。学历的不断提升让他有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疑惑——为什么我们要用别人的统计模型?为什么我们不能造自己的模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继续前进,一批各学科的优秀学子怀揣理想走出国门,其中就包括已经留任浙农大的他。1986年,他进入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农学系,他很珍惜这个机会,可打心底却还是非常遗憾不能进入仰慕已久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系。然而又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巧合发生在他留学的第二年,他意外地在学校信息栏内看到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系招收博士生的通知,在朋友和导师的鼓励下,他递交了申请,最终成了自己所愿。

一个人的出色必源自于他为之付出的所有努力。农学系的统计课程和统计系的统计课程是截然不同的,即便在之前一年拿全A的他,北卡的学习也让他感到了压力。为了学好难懂的学科知识,他翻开字典一个一个地查阅学术名词。2年时间,他修完别人需要3年学习的课程,并且拿到了全A成绩,这在当时的统计系是史无前例的。他曾上过这样一门课程——上课的教授是当时统计学的大牛,课程内容非常丰富,这也造成了知识点之间衔接的不足,老师授课的跳跃性思维容易让人云里雾里;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保持课程的与时俱进,教授不设教材。为了学好这门课程,他查阅了相当多的文献资料,一心一意的钻研。最初教室里坐满了学生,然而最终坚持下来参加考试的只有两个人,而他就是其中一个。他这也成为他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付出的越多,收获的越有价值,站的位置也越高。这门课教会了他最为重要的创造的能力,他戏称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对于机遇的把握,不懈的付出,专心一意的学习最终成就了有能力、有知识的他。

 

有梦想的人不会迷茫

老师的是个有梦想的人,因为他总是充满了热情,无论是在课堂、讲座还是在这次采访中。仔细回味老师对于过去经历的描述,那么一定在研究生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数量遗传学科发展的想法——做中国自己的模型。这个梦想从未在他的学习和科研中从未缺席。在留学的几年,他用努力换取了实践梦想的能力。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有很多人有梦想,他们有努力过,大多数却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随着三年公派期的过去,毕业期逐渐临近,是去是留成为众多公派留学生的两难抉择。而当时国内形势的发展、美国的绿卡政策,使得不少优秀学子选择留下。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过犹豫,尽管他的优秀足以让他在美国有美好的生活,他的才能也被大家所认可。但是老师怀揣梦想而来,是金钱、世俗不能阻拦的。在完成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后,老师回到中国,开始了全新的科研事业,也实践着他当初的梦想——做我们自己的模型。

回国后,老师花了十年时间造了一批统计学模型、方法,这些方法被全世界认可和使用。93年,他开始做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模型,在十年之后,老师的QTL模型被密苏里大学统计学教授评价为唯一能检测到多基因互作、基因与环境互作的模型,甚至优于北卡州立大学统计系的模型。当老师谈及自己在国内设计的模型为全世界认可和使用,并且落款为“浙江大学”,言语中掩饰不住激动而自豪的情绪。是不懈的坚持和努力让老师最初的梦想得以实现,人生的意义不正是在于此吗?

采访小记:

在交谈中,老师是非常实在的,包括他的语言和经历,但往往是最实在的更能够打动人,因为朴实的外表掩盖不住优秀的本质。而老师的实在表现在另一方面是他告诉我们勤奋、专心才能成就一个人。这个社会也许很浮躁,但是我们需要沉淀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能,看对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一路走到底,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陈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