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2年获奖作品】起于选择,寄予责任,终于希望——访农学院园林专业沈朝栋老师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3-10-29 访问次数:195

人物介绍:

沈朝栋园林专业老教师,历年来担任多门园林专业课程的教育任务,数次指导我校园林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国际大学生风景规划设计竞赛并获奖;长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实践。

 

 

 

初冬的傍晚,空气里裹挟着寒意。和沈朝栋老师约定的访谈地点就在幽静的园林小庭院旁的办公室,办公室门口正对着一棵五针松,苍劲青翠;窗台边的常春藤正舒展着鲜绿的嫩叶。办公室朴素而温暖,驱散了我们身上的寒冷,我们围坐在沈老师身边,采访就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展开了。

 

坦然的选择——“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

沈老师本科学的是生物,研究生转到了园艺系,最后又从事了园林方面的教学研究,具有植物学、生态学、果树学、园林学等方面较广泛的专业积累。谈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沈老师回忆道:“我们一周上六天课,一学期长达21周,那时大家学习都很努力。我印象最深的是动物学,厚厚的一本,一共背了五遍,最后连目录都可以背出来。”

研究生时期,沈老师师从著名的园艺学家吴光林老先生,说起那段时光,沈老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回忆说,自己本科没有园艺的相关知识,研究生阶段就恶补这方面的知识,每天抽出时间和园艺本科生一起上课,导师给本科生上的每堂课他都在,一下课他就和导师一起回家。恩师也看到了他平日里的努力,非常费心地教导他。“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关键在于提高自己的水平,不应该等待被选择,而是要为下一次选择做准备。我们要先问问自己有什么水平,不要寄希望于别人来垂青你”,沈老师说。

当被问及如何面对选择的时候,沈老师感慨道:“许多时候选择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生活变化无端,唯有保持一份随遇而安的淡然,通过不断学习,改变自己来适应生活。”

 

难得的率真——“我有什么话就要讲出来”

凡上过沈老师的课程的同学都对沈老师的率直和犀利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有什么话就要讲出来,常常泼人冷水,这样的性格注定会有人讨厌我,当然也同样会有人喜欢我。”沈老师笑着说。平时上课之余,他也常常和我们讲未来,讲人生,有时也讲他的故事。沈老师有着年轻的心态,有着开放率真的思想。私底下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东哥”。

他常说,自己和我们存在代沟,而事实上,他和我们已经走得那样近;他常说,自己很抱歉,花在学生身上的精力还不够多,可我们却分明看到他的真诚和用心。他常常会抨击园林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似是愤世嫉俗,却是爱之深,责之切的关怀;他也常常会给我们这群心高气傲又焦躁的年轻人泼冷水,似是不解风情,却饱含恨铁不成钢的情感。听似朴素的语言,说的都是大实话。

 

不减的激情——“这是我们老师的本分”

和沈老师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现,他总是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他说话的时候声音抑扬顿挫,他走路的时候健步如飞,瘦瘦小小的身子骨里有种正能量,充满感染力。出去实习的时候,可以大气不喘一口,走一下午的路,还边走边大声讲解。

沈老师做起事来很认真。他说,每开一门新的课程时,一节课花十个小时准备也不嫌多,有时还感到不满意。为了上好树木学这门课,对于要带学生去实习的公园绿地,沈老师都会事先踏勘好几遍。他上课总是结合自己最近的规划设计实践,力争给每一届上课的内容都有所变化,不断更新。他说,“这是我们老师的本分。”

 

殷切的希望——“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谈到现在园林专业课的学习,他说,园林专业的学生亟需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大学老师不是高中老师的升级版,知识的掌握靠的是自己的学习、观察和钻研,而不仅是老师的讲授,学生应该在自学的基础上与老师交流。当今的社会需求和大学培养存在一个断层,大学本科毕业生缺少经验和知识储备,但是用人单位却对毕业生要求很高。步入真正的社会后,没有人会教导你怎么做事,在设计院里,怎么做项目,怎么进行设计,一切都是靠自己。

“我一直都在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说。沈老师一直在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他会看各种各样的书,比如关于寺庙、气象和地理的书籍。他坦言,现在的学生都很忙,有些人也很功利,大学里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最后,沈老师嘱咐我们:“园林学子应该好好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认真、广泛地学习。园林设计师要有自尊,不要被社会金钱、功利等因素左右。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人居环境,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喜爱,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提高,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我们园林人的本分。”

 

尾声

采访结束的时候,天色已晚。一直想起他说的一句话,“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老师”,但是平凡却有不凡的力量,整个农学院乃至浙大的发展都是依赖这些很平常很普通的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而不断前进的。他们用青春和热情,在这片土地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着。

                                                                  杨佳佳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