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2年获奖作品】春播一粒种,秋收万粒籽——专访浙江大学农学种子科学中心主任胡晋教授

编辑:碧水青禾思政网 时间:2013-10-29 访问次数:267

胡晋老师,浙江大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中心主任,主持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并有较多的纵向与横向合作项目。胡晋老师发表论文140余篇,拥有专利近20项,并且主编教材20余本,可谓桃李满天下。

周二下午,我们慕名采访了胡晋老师。一走进胡晋老师的办公室,我们便发现整个办公室异常的简单整洁。一张沙发,二个书柜,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这就是全部。仅有的用来装饰的或许就是墙上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了。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透着温和、亲切,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谈到自己的技术研发更是意犹未尽,更时不时的对我们进行指导,让人感到异常随意和亲切。

首先我们向胡老师询问了他最近的项目情况,言及种子技术,胡老师就开始侃侃而谈,胡老师把他今年正在做的几个项目向我们介绍了一下,其中胡老师谈及次数最多的是他目前正在负责的投入资金最多的“杂交制种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制与示范”项目(约1650万元),这个项目是由浙江大学牵头,由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身为首席专家的胡老师为这个项目劳心劳力,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份胡老师的时间安排表,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参与这个项目的各单位都将前来进行年终工作汇报,胡老师在忙着准备这次年终汇报会。说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不得不谈的是,其中荃银公司老总正是胡老师的众多学生之一。在谈到这个项目时,胡老师介绍了一些他积累的资料以及这个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对一些专业性技术胡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这个“农机与农艺技术”有机结合的项目,从胡老师的脸上看到了满满的自信。

说到胡老师科研治学,不得不谈胡老师当时说的那句“这个很有意思!”,正如我们组成员说的一样,一个人觉得一件事有意思的时候,他会投入许多精力进去,并且会取得很大成果。胡老师最有意思的一次科研是种子防伪技术,这次科研取得的成就很大,这项新技术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胡老师讲述到,在云南的一次重大会议上,国内一些专家问胡老师这项技术的创意来源,胡老师说道:他在一次康奈尔大学交流访问时,观察到该校一位教授对植物荧光标记时,他思考可不可以把这项技术运用到种子防伪上。国内种子市场很乱,种子防伪很难进行,胡老师回到国内以后,在几年的摸索中,找到了一种可以不影响种子活力又能长效存在的荧光染色剂,从而发明了这项国际领先的种子防伪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项技术成本低,鉴定效率高,适用面广。

采访中胡老师有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我教的学生不仅要他们学会实验室中的技术操作,还要他们学一些基本应用技能,不然就算强迫也要让他们学会才会放他们毕业,做事的同时必须学会做人”,从这样一句语重心长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胡老师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用胡老师的说法就是:这样可以让他们踏入社会工作时,可以站得更稳,爬的更高。我们在与胡老师短暂的接触后,可以体会到胡老师对学生的厚望,可以看出胡老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以及关注。

继而,我们谈到了实验结合实际的问题,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胡老师列举了许多他学生参与他的项目的情况,前文提到的千万元的项目中,我校参与的人员很多是胡老师的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胡老师会每周集中学生一次,让学生汇报一周工作学习情况以及下一周的工作,从而可以了解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情况。

伴随着采访的进行,我们也慢慢地仔细参观了胡老师简朴的办公室,越发觉得胡老师深藏不露,简约而不简单。像很多教授一样胡老师的办公室的书柜里永远躺着一排排的专业书籍、文献期刊以及许多证书。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几样摆放在明显位置的纪念品——一个纪念杯和一个时钟。

当我们谈到这纪念杯时,胡晋老师一脸自豪,笑着对我们说,这是巴基斯坦大学给外国友人的纪念杯,说着说着,就和我们聊起了他在巴基斯坦的学术交流情况,轻松的语气中透着淡淡的骄傲,让我们感受到胡老师和外国机构友人之间浓浓的情怀,同时我们也增加了对胡老师更深的敬意。

    除了外国友人纪念杯之外,还有那小时钟。别看它普通,这外框紧紧扣住了胡老师的的专业——种子。我们本以为这是胡老师自己的业余爱好,没想到胡老师说这是他毕业的学生送给他的纪念品。各种各样的种子无不显示着学生对老师的浓浓爱意。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天已逐渐黑了,我们和胡老师已经聊了2个多小时。在欢乐和亲切的氛围中我们结束了这次采访。通过本次采访我们受益良多。科研需要严谨与一丝不苟,但一份不变的对科研的追求更是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奋斗终身所必须具备的。胡晋老师带给我们的便是这样一份不变的热情。

                                                              方万军组